歐商會:憂新班底缺經濟經驗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訪談重點

中共二十大落幕,中央政治局七常委由「習家軍」大獲全勝。對此,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近日表示,新的領導班子缺乏管理經濟的經驗,特別是(可能的)中國國務院總理的繼任者李強從未在中央工作過,這讓商界感到不安。

自1982年就在中國市場耕耘的伍德克被認爲是西方的中國通。他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中共最終公佈的七常委名單令人吃驚,與心中的陣容完全不同,並明確表達他對中國經濟環境的憂心。

從「習家軍」的全面掌權,可看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班底全是忠於他的人,靠成就與任人唯賢的時代已成爲過去,現在要的只有忠誠。

擠進七常委排序第二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有望在2023年接替李克強成爲新一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對此伍德克坦言,自1988年以來,從未見過一位總理在上任前沒有追隨前任歷練的經歷,這是第一次由一位只有地方管理經驗的人,可能一躍成爲國務院一把手。

另外,可能出任主管經濟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丁薛祥也是外行人。伍德克指出,包括外資最相信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都即將離任,中國市場現在已進入不確定期。

伍德克還透露,從新執政班底無一從主管經濟部門出身,外國企業憂心那些不利於經濟增長、對外國企業不友善的政策將會繼續,甚至變本加厲。尤其是「動態清零」政策的延續以及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持續惡化。

伍德克指出,目前中國正處於動盪時期,有房地產危機、美國製裁帶來的嚴重影響與地方債務負擔增加,及不知道何時能擺脫因防疫而隨時封控的不確定性。

談及歐企的佈局,伍德克表示,雖然排名前十大的歐洲企業並未撤離中國,甚至業務合作更多,但原因是中國尚無法替代,企業沒有其他選擇。但他強調,這些企業雖未撤離,但已逐漸將新增投資和新增業務改道到其他地區,包括東南亞甚至離東歐都是選擇。理由很簡單,這些國家不再因疫情封鎖國門,人員可自由流動。

另一方面,上海美國商會28日發表年度商業報告顯示,2022年有近五分之一的受訪美企減少對中投資,只有不到半數企業預計公司盈利將增加,在中國的美商對中國的信心,更是跌落創紀錄低點。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指出,要修復企業信心,中國應在合理兼顧公共衛生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明智地管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