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參戰!不聽張忠謀4字解決晶片荒 臺積電海外設廠難煞車

各國都想要半導體自給自足,臺積電屢次成爲點名對象,營運壓力不小。(圖/達志影像)

隨着疫情後導致全球供應鏈大亂,美中科技產業競爭衝擊半導體產業,導致晶片嚴重短缺,讓各國開始研擬半導體自給自足計劃,其中,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去年宣佈赴美設廠,2021年更陸續公佈幾個大型投資案,目前還在非常早期討論階段的就剩下德國。對此,歐洲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週一(15日)宣佈,將在明年提出歐洲晶片法案,目標是 2030 年歐洲製造晶片市佔率翻倍,且生產先進製程晶片。

範德賴恩近日參訪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指出,歐洲將建立半導體自給自足的供應鏈,藉此提高歐洲競爭力。範德賴恩表示,歐盟將在明年上半年推出歐洲晶片法案,目標是在2030 年歐洲製造晶片市佔率翻倍,從目前的10%提高至20%,並生產先進製程晶片。範德賴恩透露,這樣歐洲就會減少依賴來自於東亞的晶片供應管道。

雖然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提出警告,各國打算自給自足,只會造成成本飆升、技術成長放緩,耗費多少資源也不一定能打造出可以運作的半導體供應鏈,甚至在上週的APEC視訊會議強調,「自由市場」是幫助解決晶片荒或庫存過剩問題的最好答案。但實際情況是,各國爲了保護關鍵資源不被卡住,甚至是不想再經歷晶片嚴重缺貨的痛苦,半導體自給自足的情況已然變成趨勢。

臺積電2020年宣佈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用以生產5奈米制程,預計2024年量產,並在2021年先後宣佈赴日本設立3D材料研究中心,擴產在大陸南京廠的28奈米制程產線,以及最近宣佈前往日本熊本縣,設立生產22/28奈米特殊製程工廠,並破天荒與索尼集團合資設廠,臺積電將投入70億美元,日本政府最新消息指出,將新設支援半導體產業的基金,並補助臺積電設廠4000億日圓。

此外,臺積電也在當日宣佈,將赴臺灣高雄設立7/28奈米制程晶圓廠,爲打造臺灣爲營運總部加深佈局。至於德國設廠,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今年7月股東會指出,臺積電在德國有許多大客戶,並有密切溝通,但目前仍在非常早期討論階段,將持續溝通在德國設廠是否對客戶有利,外界預測,臺積電若真的赴歐洲設廠,預計落在歐洲半導體重鎮德勒斯登。不過,德國類比IC大廠英飛凌執行長Reinhard Ploss警告,目前市場缺貨的是成熟製程,歐盟想要發展的先進製程客戶到底有多少?並透露今年面對晶片嚴重缺貨,爲了滿足客戶需求,與晶圓代工夥伴臺積電進行深度對話。

今年上半年,就傳出歐盟計劃將在未來2至3年投資1450億歐元研究半導體技術,建立起歐洲獨有的先進製程晶片設計以及產能,打算躲避美中對抗下,半導體技術來自美國可能受到制裁的隱憂。當時報導指出,歐盟可能會邀請臺積電、三星電子赴歐投資設廠。

英特爾也在今年9月德國國際車展(IAA)上透露,未來10年將投入800億歐元,提高在歐洲的晶片製造能力。英特爾目前在愛爾蘭已經有1座大型晶圓廠,計劃在歐洲在興建2座晶圓廠,但選址尚未揭露。

高通(Qualcomm)執行長 Cristiano Amon也在IAA指出,歐洲各國希望更多晶圓代工業者前往當地興建先進製程爲主的晶圓廠。Cristiano Amon說明,該公司大多數產品都採用先進製程,大多數的產能落在臺灣、南韓以及美國,他非常支持歐盟吸引更多業者前往歐洲設廠。

高通提及,歐洲汽車廠商想要提振產能吸引晶圓代工廠夥伴,高通不排除與其合作,若以英飛凌談話方向,比起跟英特爾合作,似乎與臺積電合作意願更高,但考慮到成本,歐洲設廠成本要比亞洲成本高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