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不只手抖站不穩 寫字「這特徵」恐已患病

帕金森氏症典型運動症狀之一爲「靜止性震顫」,特色是靜止時手會不自覺搓藥丸或數鈔票般的動作,也有可能下巴顫抖。(蕭嘉蕙攝)

帕金森氏症以動作遲緩爲核心症狀,可測試雙手拇指與食指重複開合的速度是否一致來判斷。(蕭嘉蕙攝)

「帕金森氏症」是症狀多樣性的常見退化性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僅次於失智症,典型運動症狀除了手部顫抖、姿勢不穩等,「寫字變小」也是前期徵兆之一,臺東地區因人口高齡化、病識感低,就醫時往往已是病程後期,臺東馬偕醫院神經科醫師方大瑋呼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提升病患自主活動能力。

「帕金森氏症」4大典型運動症狀爲運動遲緩、肌肉僵硬、靜止性顫抖及姿勢不穩定,其中以「運動遲緩」爲核心症狀,早中期易有聲音變小、語調平淡、吃飯變慢、走路小碎步等情況,甚至「寫字變小」也在包含在內,另有合併其他任一運動症狀出現的話,極有可能確診。

臺東馬偕醫院神經科醫師方大瑋表示,「寫字」是神經退化性疾病很有趣的判斷方法之一,例如,帕金森氏症患者會寫字變小;小腦萎縮患者會寫字變大;中風者則會寫字變醜。

此外,帕金森氏症還有許多非運動症狀會早發於動作肢體障礙前,像是自律神經障礙,如便秘、姿態性低血壓、頭暈等;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如做夢時哭笑大叫、揮舞手腳;另外常見還有嗅覺異常及憂鬱。

方大瑋表示,帕金森氏症確診狀況有地域性差異,花東地區因老年人口比例高,加上多數獨居或入住機構,在照顧能量不足的情況下,不易察覺病狀,因此確診時病程往往已進入中晚期。

雖然以目前醫學技術無法根治帕金森氏症,但透過早期介入以藥物爲主,運動復建爲輔的治療,能夠有效改善病患生活品質,延長與提升自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