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廣州5117個小區名字,看看起名品味和套路!
春節過後,人們陸陸續續返城,熟悉的那個廣州又“殺”回來了。
帝都北京,魔都上海,提起廣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西關大屋、東山別墅、廣府騎樓,沙面洋房,亦或是常常承載着外來人夢想的首個落腳點——城中村?身邊分佈的各式住宅小區,你是否留意過它們的名字?
舊時的居住文化似乎早已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樓拔地而起,並被花園洋房、一線江景、地鐵直達、新城規劃等字眼所裝點。如今城市發展被“烙”上種種新標籤:廣州城市的“東拓”,新的商圈的崛起,總部經濟的騰飛,城中村向土豪村的蛻變。
在廣州生活了近七年的房事妹,通過鏈家網以及本站房產數據中心,採集了廣州5117個小區名字(剔除重複項),分別對它們的後綴詞與修飾詞進行了統計,試圖從中挖掘出廣州的居住“氣質”。
從“路”,到“園”,再到“城”,愈發高大上?
廣州具有2200多年曆史,常常被人們稱作“穗城”、“花城”、“羊城”。在住宅地命名這件事上,廣州喜歡把地名與功能區結合起來。於是,早年就出現了許多以“路”字爲後綴命名的住宅。不同於《DT財經》梳理的北京和上海出現次數最多的分別是“號”與“苑”。在廣州的榜單中,“路”字以725次的成績排名第一。
那時其實廣州還沒有太多小區的概念。恩寧路、寶華路、多寶路、南華東路……他們大多建造於上世紀80、90年代,分佈在荔灣、越秀、海珠等老城區,是有着古老樓齡的樓梯樓散盤。
此外,“院、樓、區、舍”也是早期比較有代表性的小區後綴。
“院”的常見組合爲“XX大院”;以“樓”命名的小區多爲三字組合,如康樂樓、飛雲樓、駿興樓等,常帶有寓意美好的修飾詞;“區”大都是人們司空見慣的“XX小區”;“舍”則多組合成年代久遠的“宿舍”。
樓市日漸升溫後,地名開始變得稀缺。於是在廣州“園”成了開發商們的新寵,並持續保持了頗高的熱度。
房事妹統計發現,廣州的小區命名後綴裡,“園”字以702次的成績緊隨“路”之後排名第二。保利、萬科、富力等大開發商都愛給自己旗下的樓盤命名爲“XXX園”。
其中,最高頻出現的是“花園”;此外,還有讓人頗有歸屬感的“家園”、“嘉園”。隨便拎出幾個名字便是:保利海棠花園、富力半島花園、萬科城市花園等。
隨後是文雅的“苑”、“居”、“城”。“苑”指的是帝王的花園,開發商傾向於將“苑”與其他字組合在一起,衍生出“XX雅苑”、“XX名苑”、“XX新苑”等,房事妹統計發現,“苑”以522次排名第三。
房事妹覺得,小區名字的變化往往也是一座城市“城市化”進程的縮影。值得注意的是,“城”字以92次的成績躋身榜單前15名。
細查發現,原來自2014年起廣州就在各區掀起轟轟烈烈的“造城運動”。一時間,金融城、生態城、創新城,新城迭起。《南方都市報》一則報道的標題寫道:廣州將動工打造28個珠江新城。
也難怪在政策和規劃號召下,大小開發商們都漸漸用“城”作爲後綴給樓盤起名。房事妹猜不透開發商們是圖省事還是爲了增加品牌曝光度,進一步梳理還發現,諸如富力、萬科、保利都喜歡採用簡潔的“房企名+城”這樣的命名方式,最多再前面冠以一個區域。
出現次數121次排名第11的“村”也是大廣州居住發展的見證。它們中既有像茶滘新村這樣的上個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也有小谷圍島這樣的大學城一期建設中衍生的拆遷安置小區,以及像祈福新村那樣的現代化大型社區。
另外,房事妹發現,在廣州房地產開發中,主打“山景”、“江景”、“湖景”的樓盤出現頻度頗高。這在統計過程中也得到了印證。灣、島、岸、湖、峰、畔都成了常常出現的小區後綴。它們常常被包裝成“江灣”、“港灣”、“半島”、“海岸”、“金岸”“湖畔”高調亮相,彷彿住在樓盤裡就可坐擁大好河山。
有花、夠大、有錢,成爲標配?
小區的名字展示了何種氣質?通過名字後綴前的修飾詞大概可以窺見一二。
下圖爲房事妹根據修飾詞出現次數生成的詞雲。最爲顯著的幾個字依次是:“大”、“花”“東”、“華”、“新”、“金”、“雅”、“南”、“景”等。體現出開發商們對花花草草等自然景觀的鐘愛,以及對樓盤方位的執着。
廣州如今坐擁有十一個行政區,面積達7434.40平方公里,超越大上海的6340.5平方公里,可以稱的上是地大物博。不過,房事妹發現,小區中之所以“大”字出現頻率高,多是因爲疊加了“大廈、大樓”、“大院”這樣的歷史性因素所致。
“花”倒確實是開發商鍾情的修飾詞,也因此“花園”往往成爲樓盤的黃金組合。當然,在用膩了花園的開發商們,也會創造出一些“花苑、花城、花醍”,顯得更爲大氣。不過,花生、御花園這樣的名字出現在廣州展示了何種品味,房事妹倒是不知如何描述。
還有一些修飾詞會顯得樓盤“看上去很貴”,也是命名時的大熱門。比如金、豪、御。不過,如今廣州遍地都是樓盤在漲價,原本的修飾詞中體現出的貴,似乎反倒被弱化了。
房事妹對於氾濫使用的“金碧、金富、金豪”這樣的組合簡直不忍直視,像“金沙”“金悅”這樣的命名相對小清新,會易於接受。
還有一種命名方式看起來彰顯着貴氣。“公館”一詞原本指舊時大官和富家的住所,然而房事妹梳理髮現,有30餘個廣州樓盤將自己命名爲“XX公館”。房事妹進一步拎出個盤梳理髮現,天河之外的從化、南沙等區域也分佈着不少公館。另外不少公館都是N多層高的塔樓,絲毫體現不出“土壕”和“權貴”的感覺。
“中文+數字”、“中文+字母”,我可能住了個假樓盤?
另外,住宅小區們起名還有哪些套路呢?
房事妹大致總結出三點:一是,廣州人以水爲財,所以許多樓盤中即使無水,也要綴入一個岸字,顯得“親水”。比如信達陽光海岸、元邦明月水岸、龍光棕櫚水岸,房事妹沒住過,不知道幾家幾戶推開門往外看就是陽光海灘。
還有些樓盤,在名字後加上數字,來凸顯房子的年代感和歷史底蘊,比如北大資源博雅1898、濱江1933。但卻讓人看後完全無法理解這樣的組合有何深意。
此外,有一類開發商似乎想讓住戶們將自己的居住地完全隱藏起來,如君立M+World、飛晟匯INFACE、壹品EPARK,拗口的中文字加上不明所以的英文,讓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們分分鐘會覺得自己可能是住了個“假樓盤”。
其實,房事妹查詢過往資料發現,不少城市都對小區命名做了一定得規範。比如杭州2014年出臺的《地名管理規範》中,對居住區命名中有着極爲細緻的規定:
新建居住區想叫“××城、××名城、××花城”的,必須得“用地面積5萬平方米或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且相對獨立的居住建築羣”;居住區要命名爲“××半島”的,必須是三面臨同一水面的陸上居住建築羣;“××灣”則適用於一面臨水的居住建築羣;“××閣、××榭”則適用於3幢以內的居住建築羣;“山莊”只適用於靠山的別墅羣、一般地處郊區、依山而建且綠地率至少達到35%以上等。
廣州沒有這麼詳細的規定。但就在今年1月份,廣州也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建築物樓羣(小區)名稱申報和使用管理的通知》,強調建築物、樓羣(小區)名稱一經批准,即爲法定的標準地名,各單位和個人在公開場合使用時必須按照標準地名書寫,不得擅自更改。
房事妹瞭解到的情況是,現在廣州的樓盤除了申請時有一個標準地名,在銷售時往往會取一個更加吸引人的名字。“一盤兩名”已成爲常態。
如今,西關大屋裡的矮腳吊扇門和木趟櫳這樣的原汁原味的嶺南記憶,早已離我們遠去。房事妹反倒懷念起以“XX路”命名的廣州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