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破裂後:從崩潰走向重生!
點擊上方"米筐投資"
7月23日,上海統計局公佈了一組數據:
1到6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65.71億,同比下降2.3%。
如果分商品來看,1到6月吃、穿、用、燒的商品零售額佔比分爲爲20.4%、24.4%、52.3%和2.9%。
其中吃相關商品零售同比增長2%,穿相關商品持平,用和燒的商品零售額分別下降4.7%和3.9%。
如果單看2024年6月的情況,社零總額同比2023年6月下降9.4%。其中用的商品下降幅度最大,高達13.5%。
(來源:上海統計局)
顯然,一場史無前例的吃喝玩樂消費緊縮,已經降臨。
企業應該如何應對?普通人在這場風暴中,到底有沒有機會全身而退?
或許歷史能夠給我們一些參考答案。
消費緊縮的前提是曾經有大量的消費,甚至過量的奢侈消費。
日本曾經深刻經歷過這個階段。
通常來說泡沫經濟時代,通常指日本1985到1991年之間,戰後經濟高速增長,廣場協議等事件催化後,市場達到頂點的時期。
當後人聊到泡沫經濟時期的日本,既帶有三份理性、三份警惕,也帶有三分崇拜和一分渴望。
2013年一度火爆的電視劇《半澤直樹》,主角半澤是一名1991年畢業進入大銀行工作的大學應屆生。
(來源:豆瓣)
銀行是泡沫經濟時期的最大受益者,小說原作裡有這樣一段描寫:
半澤一收到錄取內定通知,企業就開始全程提供服務,新員工收入豐厚,沒什麼工作壓力,每天下班都會有大規模團建。
具體來說,銀行的部長們會帶着大家免費去東京迪士尼樂園玩、取箱根泡溫泉、游泳或者去海濱浴場徹夜狂歡。
更離譜的是,新員工半澤入職後每天都是這個待遇,上班輕鬆,下班後吃喝玩樂一直到11點以後,日復一日地奢侈,似乎沒有盡頭。
在當年,日本銀座高級會所接頭,隨處可見揮舞一萬元日幣招攬出租車的乘客,甚至還要競價打車,因爲大量的財富流入了個人和企業手裡。
狂歡只是短暫的,當潮水退去,大家才發現身邊人全都在裸泳。
泡沫破滅,最直接的影響是收入下滑。
(來源:B站《半澤直樹》)
根據日本政府國民生活基礎調查報告顯示,1986年日本人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是505萬日元,按照目前匯率大約是23萬人民幣。
泡沫經濟崩潰前這個數字上升到647萬日元,大約是30萬人民幣,短短五年漲幅高達20%。
泡沫破滅後,日本家庭2018年收入已經下滑到552萬日元,大約是25.5萬人民幣。
在1980年代一對夫婦裡只有丈夫工作,然後妻子當全職主婦,再養兩個孩子是標配。
然而到了2018年,專業家庭主婦比例減少40%,養魚孩子數量從2個下降到1個,日本政府2016年甚至提出新口號:
女性迴歸社會
職業女性被孤立結婚生子後繼續工作,日本和中國一樣雙職工家庭成爲主流。
日本紀實小說《新城的黃昏》,描述了泡沫經濟時期買房家庭,後來的真實遭遇。
織部一家人在泡沫經濟頂峰時期毛了一套郊區老破小,花費5200萬,4200萬市貸款,還貸30年。
泡沫破裂後織部家男主人公司被併購,然後遭遇降職,工資大幅度降低,原來是家庭主婦的妻子只能打工補貼家用。
織部家的大兒子大學輟學,成爲高中老師,女兒畢業後長期失業,無力償還教育貸款。
織部一家人想把郊區的老婆小房子賣掉,也長期找到不到接盤的買家。
如此看來,2022年還完32年房貸的野原廣志,也就是《蠟筆小新》裡小新一家,已經是完全的人生贏家了。
(來源:新浪微博)
按照動畫中的情節,廣志月收入30萬日元,年收入超過600萬日元,自己家是一棟獨立別墅,有一輛車,房子價格通常超過3000萬日元,電腦、攝像機等電子產品一應俱全。
從收入和家庭幸福度來看,他超越了90%同齡人。
2009年6月,日本NHK電視臺做了一期特別報道《三十不立:無法開口求助的青年人》,它的開頭是:
2009年4月,日本北九州市門司區一名39歲男子北原先生,因飢餓孤獨地死於家中。
北原先生身邊的便籤紙上寫着三個字:
幫幫我
(來源:上海譯文出版社)
日本NHK電視臺這次報道的主題是:
30到39歲年輕人的困境
30出頭的年紀,卻因爲失業滑入社會底層,且沒有勇氣發出求救的聲音。
到底是處於就業冰河期的青年一代錯了?還是這個社會有問題?
整個東亞文化圈倡導的價值觀是三十而立,然而現實中很多人30多歲是無法立起來的。
北原的前半生算半個贏家。
1990年畢業之後他趕上了泡沫經濟最後的尾巴,順利成爲金融企業一名員工,薪資優渥,但超高強度的工作和指標完不成,導致幾年後被迫辭職。
當時泡沫已經破裂,加上年紀跨過30歲關口,北原只能在各種居酒屋、餐館裡打零工,生活逐漸入不敷出。
根據整理的遺物顯示,2008年底,他平均每個月要償還40萬日元(約2萬人民幣)的貸款,遠超14萬的收入。
(來源:pixabay.com)
最艱難的時候他連餐館的服務員工作都找不到,甚至不敢和家裡人說明真實情況,實在餓得受不了就和小時候發小的母親,打了一次求助電話。
直到去世的時候,北原家裡幾乎空無一物,房租欠了幾個月,身上只剩9日元。
節目中的另一位入江幸平,被節目組採訪時32歲,已經露宿街頭一個多月。
入江高中畢業拿到了廚師證參加工作,兩年升職爲店長,後來因爲職場關係辭職。
他後來一直做着不穩定的勞務派遣工作,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裁掉了30歲的入江。
入江所有的行李就一個運動包,換洗衣服、手機、錢包和印章都裝在裡面,平時睡在公園裡。
NHK採訪的這一批30多歲的年輕人,生於戰後經濟騰飛時期,從小被灌輸一種理念:
努力就會有收穫,在社會中實現自我。
可惜的是1990年末期,等這一代年輕人進入社會的時候,就業環境完全變化了。
父母一輩的只要正常工作就能有車有房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
三十多歲的這一代人,用盡最後一絲力氣,還是得不到好結果,總會被批評爲自己不夠努力。
日本年輕一代的輿論形象,也從熱血昭和男兒,演變成平成廢宅,再到寬鬆世代下無野心、無慾望的草食系男孩。
(來源:B站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
NHK用真實的報道駁斥了上面的邏輯,被社會拋棄的三十歲年輕人,只剩三種去向:
1.自我放棄 酗酒
2.成爲流浪漢
3.犯罪入獄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大量的無業年輕人變成流浪漢,並且對自己的困境避而不談,幾乎不向家人和外界求助,部分人孤獨死在家裡。
NHK的節目推出後引發了大量的關注,無數年輕人產生共鳴。
關鍵的問題是,下一代年輕人,會重蹈覆轍嗎?
距離NHK的《三十不立》節目播出15年後,2024年的今天,日本的大學生就業結束內卷,衝上熱搜。
反向搶人的時代又來了。
日本厚生勞動省對112所日本大學的6250位畢業生的最新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日本大學生就業率高達98.1%,創下自1997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日本本州西部地區的廣島縣,一個高三畢業生對應着4.31個潛在就業崗位,創下了1991年以來的新高。
(來源:本站新聞)
企業吸引畢業生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
提高薪資、超過120天帶薪假期、培訓體系完善、多樣化工作方式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
日本報考公務員的人數逐年減少。
日本人事院公佈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國家公務員報考人數爲2.424萬人,同比減少7.9%,創下2012年以來新低。
根據證券市場的數據,全日本總市值超10萬億日元的企業有19家。
它們都是穿越週期的勝利者。
包括:
(市值TOP25日本公司 來源:visualcapitalist)
如果要總結日企的轉型秘訣,可以總結爲:
1.佔據上游核心技術材料
2.控制中游零部件與設備
3.放棄勞動密集型產品
市值數萬億的企業,基本都在特定時期,被迫走上轉型突破的道路,日本經濟結構向精密製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機器人等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轉型。
日本經濟向從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轉向了一個成熟穩重的中年人。
可惜的是,那些被泡沫壓垮的人,已經不再年輕。
大變局時代,不要墨守成規,不要刻舟求劍,不要搞經驗主義,也不要有路徑依賴。
把眼界放開,讓信息進來,不要待在信息繭房裡自嗨,兼聽則明。
我們的團隊多年來專注於國內外金融資本市場,局勢敏感度、政策嗅覺比普通人要有優勢。
爲了回饋粉絲們的信任,我們精心籌備了一系列私密直播,那些公開平臺不便於說的事情,我們可以在私下悄悄告訴你。
掃碼進羣,掌握更多一手消息,我們抱團取暖。
THE END
來源: 米筐投資(ID:mikuangtouzi)
作者:顧左右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