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沙國軍事測量局 製作各式軍用地圖

傳記文學第750期《輿光案與憶昔在輿光隊的日子》

輿光案的建案執行是我國對國防技術援外、推動實質外交的輝煌扉頁。前聯合勤務總司令部測量署爲輿光案的執行單位,協同海軍總司令部、海軍海洋軍事測量局及中正理工學院等單位,派遣國軍測量製圖人員組成「輿光隊」。

輿光隊爲遂行任務,設隊部由領隊(任期兩年)統籌指揮全隊之運作,同時也負責合作協定總經費之管理。另設一副領隊由資深組長兼任,另有秘書、行政官、聯絡官各一位,以辦理隊部各項行政庶務。實際測繪業務執行則配合沙國軍事測量局組織,主要設有製圖、大地測量、航空測量、遙感探測、航空攝影、海洋測量及地圖補給等七個小組。而爲協助沙局測量學校之教學,也設有一教官組。另依專業需求,也陸續設了儀器維修、立體模型及數值製圖等三個任務小組。

輿光案爲因應沙國測量製圖作業需要,組成「輿光隊」執行十九年多期間,計派出有兩百一十五人。軍職人員原則上是以二年爲原則,系考量其國內經管與歷練之因素;但沙局需求考量則是表現優良、有經驗,能長期服務最好,故其中有多人,不同時間,多次前往,當中也有軍職退伍後,再轉文職者,服務時間則較長。

筆者在民國七十六年八月至民國七十九年四月間,奉派到沙國參加「輿光隊」,在沙國軍事測量局的航空測量組擔任少校顧問。在此,漫談在「輿光隊」服務之兩年半的生活點滴,做一些回顧,整理出一些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故事。由於時間有點久遠(距今已將近四十年),僅就記憶所及生活片段略述如下。

由於「輿光隊」的成員到達沙國之時間不同,且服務時間有兩年或三年之別;因此,「輿光隊」的總人數隨時會改變;但是,平均大概在二十幾位左右。因爲沙國使用回曆,因此,每週四、五放假,其他時間上班。在上班時間,「輿光隊」隊部用一部中型巴士當作交通工具,由隊部聘請的司機將所有隊員送到軍事測量局上班。

整體上,上班的狀況,很單純又規律。但是,每年碰到回教的齋戒月,就有點尷尬。按照回教規定,每天要作禮拜五次。在平時上班時間,軍事測量局的沙國人員會去禮拜,然後喝茶聊天休息一段時間;在齋戒月期間,要照常上班,但是一般回教徒,白天不準飲食。然而,「輿光隊」的大部分成員皆非回教徒,入境隨俗,必須尊重回教習俗;所以,在齋戒月期間,上班期間若要飲食,則必須在辦公室內關起門爲之。

爲了照顧「輿光隊」同仁的生活,沙國在軍事測量局附近租借一區透天厝(所謂別墅公寓)當作「輿光隊」同仁的生活區。「輿光隊」同仁概略可分成現役軍、士官,及退役軍官(包含中正理工學院退休教授等)。民國七十年代,國防部規定現役軍官出國留學、服務不準攜眷,因此,「輿光隊」現役軍、士官皆爲單身赴任。所以,原則上每二至三位隊員共住一間透天厝。至於,退役軍官則可攜眷赴任,每家可分住一間透天厝。

由於利雅德地區天氣乾燥、空氣中含沙量很多,而且沙粒非常細小。爲了防止沙粒進入房間,房屋的窗戶皆裝設兩層玻璃。此外,爲了保持室內有足夠的溼度,資深的隊員,都會提醒新來的隊員,在室內要用空寶特瓶裝水,放在室內的角落;通常,前一天裝的水瓶,隔天即幹。

爲了解決飲食的問題,「輿光隊」會從國內招聘具有烹飪專長的士官或僱員到沙國服務。同時,爲了變化每天的餐點菜色,每月由同仁輪流擔任夥委,負責採買及配菜(逢年過節,會設計新花樣,如作糯米飯、煮湯圓、蔥油餅等)。此外,照慣例,隊部在每星期五中午會準備牛肉麪(或蔥油餅),給隊員加菜、並招待在沙國服務之不同團隊(如大使館武官處、大漠案、醫療團、農漁技團等),聯絡感情,並解鄉愁。

印象中,羊抓飯是沙國正式宴會的主要餐點,用一個大盤子盛裝,下層爲白米飯,上舖一隻烤熟的全羊,旁邊再舖上葡萄乾、番茄及其他蔬菜。享用羊抓飯時,大家圍着羊抓飯席地而坐,用右手抓起羊抓飯來食用。

通常,沙國的婚宴,也是用羊抓飯及礦泉水來招待賓客。值得一提的是,在沙國男、女賓客是分開在不同地方。此外,在民國七十七年九月間,當時的測量署署長林水沼將軍,訪問沙國軍事測量局並慰問「輿光隊」隊員時,沙國就在利雅德附近的紅沙漠準備羊抓飯招待之;當時,沙國的廚師就在沙漠裡挖一個坑,將全羊烤熟。(三之二;摘自2024年十一月750號《傳記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