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洛西訪臺事件呈現的國安危機
2022年8月2日,晚間21時30分,Flightradar24飛航情報網站顯示,一架從馬來西亞起飛,波音C-40C專機的目的地終於顯現明確標示:TSA(臺北松山機場)。編號SPAR19搭載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的行政專機,22時44分抵達松山機場。一場被視爲臺美關係重大突破的外交事件,卻意外引爆比1996年臺海危機更嚴重的地緣政治新危機。
在裴洛西的專機降落前,大陸央視官方微博發佈快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蘇愷-35戰機,正穿越臺灣海峽。」隨後,東部戰區發佈消息稱,自8月4日至7日,將在臺灣周邊6個海空域進行聯合海空演訓、遠程火力實彈射擊、組織常導(常規導彈)火力試射。北京的「十八套劇本」相繼出臺,中美元首7月底的電話會談顯然未能化解裴洛西訪臺的潛在危機。
訪臺專機落地 對臺軍演接二連三
美中臺關係正處於極度敏感時刻,各方藉由裴洛西訪臺引發的效應「各取所需」,但對臺灣最大的戰略傷害,就是解放軍利用臺美關係的形式突破,爲其海空軍擴大巡防找到藉口。這個「新常態」,代表中共海空軍未來常態跨越臺海中線演訓,已不再視爲禁區,這對臺灣傳統的防禦縱深,海峽中線的心理屏障,都已造成難以回覆的戰略傷害。
美方智庫人士近來在評估臺海最新事態發展時,有一項普遍的見解,即裴洛西訪臺時機的安排是極爲失當的判斷。因北京正值籌備召開中共廿大,高層黨政人士改組換屆的關鍵時刻,凡是涉及國家統一與主權領土爭議的問題,絕對講政治,寧左毋右,毫無妥協餘地。美國行政部門稍早的折衝協調,就是典型預防性外交的實務操作。
中美各取所需 對臺造成戰略傷害
中共在「八一建軍節」隔日,即藉由裴洛西訪臺開展鎖臺軍演,對大陸鷹派與民粹化的網路輿情是極大鼓舞,尤其,解放軍利用裴洛西事件,實現其戰略東擴的歷史性進程。中共軍事專家就曾以「四個首次」:首次離臺島最近軍演、首次對臺島實施合圍、首次對臺灣東部設實彈射擊靶場、火力試射首次穿越臺島,總結這波對臺軍演的特色。
北京當局以「三個嚴重」(嚴重違反一中原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政治基礎、嚴重破壞兩國兩軍關係)自主認定裴洛西「明知故犯,惡意挑釁」,並授權解放軍採取針對性軍事行動予以反制。更受到關注的是,北京在軍方宣稱對臺軍演「任務完成」後,8月10日,國臺辦與國新辦共同發佈《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對臺政策白皮書。
共軍鎖臺軍演 超過1996臺海危機
這波「文攻武嚇」組合拳,無論實彈射擊範圍、東風導彈發射數量、部隊動員規模、對臺灣海空基地的針對性,遠遠超過1996年對臺的軍事威嚇。另一方面,亟待修補並調整美中關係的拜登政府,這次派遣美軍太平洋艦隊參與監控的演訓規模,也不及1996年柯林頓政府的作爲,對堅持邀請裴洛西訪臺的蔡英文政府,應是值得特別警惕的體驗。
面對北京軟硬兩手操作,蔡英文和美方雖然喊話北京自我剋制,但在會見裴洛西與出席媒體互動會時則說,軍事演習是沒有必要的反應,「臺灣永遠開放建設性的對話」,蕭美琴也曾在美國受訪時遞出臺灣願意開啓兩岸建設性對話的訊號,但因蔡政府缺乏系統性的政策論述,也看不出兩岸政策的修正路線,這類務實談話並未受到北京的關注。
根據《華盛頓郵報》近日持續披露中美元首7月28日「習拜會」的通話內幕,習曾明確警告拜登,若裴洛西堅持訪臺會面臨的後果,但習也暗示當前無意與美國開戰,雙方應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與安全。拜登則對習解釋美國的三權分立體制,並提及1997年美國的前衆議院議長金瑞契也曾訪臺。雙方同意持續溝通,並着手安排年底面對面會晤。
拜習堅守底線 美中無意因此開戰
華郵還進一步披露,在7月底中美元首通話過程,習近平曾要求拜登設法阻擋裴洛西訪臺。裴稍早曾表明只有基於兩種情況她纔會重新考慮:一是拜登直接要求她不要訪臺;二是臺灣的蔡英文總統撤回邀請。華郵還披露:「裴洛西曾告訴行政部門官員,若拜登開口要求,她會考慮默許,但她會公開說是依拜登要求才取消訪臺。」
據近日與美方接觸的國民黨人士表示,裴洛西事件,臺美執政當局都出現關鍵性的誤判,一是華府方面認爲在「習拜會」坦率溝通並取得諒解後,北京應只會照例宣佈對臺軍演,但不致有過激反應,明顯輕忽當前北京處於極度敏感時機;二是蔡政府國安團隊過度迷信「親美抗中」路線的效益,並未深入評估對臺灣戰略防衛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執着抗中路線 臺灣走向災難邊緣
7月間,傳出裴洛西在安排印太行程時有意訪臺,拜登總統曾公開引用美國軍方的決策評估認爲此時訪臺「不是好主意」,意圖施壓裴洛西放棄訪臺計劃,但拜登的柔性勸阻或公開喊話,並未能有效阻擋今年底期中選舉過後恐將失去衆議院議長寶座的裴洛西。北京方面可能迄今仍無法理解,民主黨的總統爲何不能阻擋同黨的國會議長訪臺。
據在野人士近來陸續從美方獲得的消息,稍早前拜登政府爲了勸阻裴洛西訪臺,從白宮國安會、國務院到五角大廈,拜登指派了行政部門的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國防部長奧斯汀等人,奔赴國會山莊向裴洛西簡報現階段訪臺可能面臨的危機與風險,並說明美方決策部門所掌握有關中共解放軍可能借機展開的軍事與外交報復行動。
在裴洛西執意訪臺,並展開各項行程規畫過程,拜登因曾確診一度居家隔離,裴洛西曾放話除非是拜登總統親自要求,她才願意考慮,但在美國行政與立法部門決策權力微妙抗衡,以及拜登並無意放低姿態的複雜情勢下,雖然一度傳聞臺灣方面有意「撤邀」,但白宮國安會、五角大最終並未能勸阻裴洛西,臺灣也只能做好各項接待的準備。
由於邀請裴洛西訪臺的主要驅動力來自臺北,對於華府稍早傳聞在美方行政部門的勸阻下,臺灣一度考慮「撤邀」,外交部長吳釗燮解釋說,可能各方在溝通過程出現一些誤會,纔會產生前述說法。但吳釗燮私下證實,裴洛西確曾爲了訪臺行程的一些傳聞,直接與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聯繫,當時即向裴洛西表明邀訪的規畫並沒有改變。
在美中之間如何維繫穩定的交往政策,始終是臺灣執政者的難題。李登輝時期的核心幕僚就說,蔡政府因過度操作「親美抗中」釀成的危機事件,恐怕不是短期所能回覆,尤其,蔡政府國安團隊對解放軍可能借由臺美關係突破,趁機跨越海峽中線,推進其戰略東擴的作爲,既未能事先做好精準的決策判斷,事態演變之後也無法做好危機處理。
兩岸需要對話 蔡政府應審時度勢
李登輝的國安核心幕僚說,1997年4月2日,金瑞契閃電訪臺,在兩岸之間雖然也曾造成紛擾,但兩岸仍持續開展密使對話,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還獲邀前往香港出席觀禮主權交接儀式,如果蔡政府能審時度勢,務實決策,告知裴洛西卸任後再盛邀訪臺,或事先透過管道與北京溝通磨合,對降低兩岸衝突對峙,或對臺灣造成的傷害將有效緩解。
裴洛西事件暴露蔡政府國安團隊對軍事戰略、中共研究、地緣政治等領域的決策脆弱性與侷限性,也呈現蔡政府「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決策慣性。近日從美國訪問回臺的國民黨人士透露,美方對蔡英文與蕭美琴的信任沒有改變,但對蔡政府國安團隊的決策表現相當憂慮,有華府智庫學者憂心問道「蔡英文之後民進黨政府的大陸政策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