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全民食農素養 高市農業局開啓專家學者推動會

紮根高雄食農教育 培育全民食農素養 高市農業局開啓專家學者推動會

爲提升市民對農業及糧食生產系統之知識、完善全民食農教育發展,高市府農業局依據食農教育法規定,訂定「高雄市政府食農教育推動會設置要點」,攜手高市府各局處代表、專家學者及團體,推展食農教育,希望紮根高雄食農教育,培育全民食農素養。

高市府農業局推動食農教育,攜手高市府各局處代表、專家學者及團體開啓食農教育推動會(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高雄市政府培訓51位「農夫種子老師」入校協同教學,並彙整教案電子檔上架「高雄市食農教育推廣主題網站」,開放本市對於食農教育有興趣之教師使用;並與在地高雄科技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劃(USR)計劃團隊合作,借重其海洋及食魚教育的專長與資源,協助彌陀區南安國小,透過資源的挹注、陪伴及協助教師專業增能,培力完整食魚教育校本課程之研發。

高雄市政府培訓51位「農夫種子老師」入校協同教學,並彙整教案電子檔上架(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112年度11所入選學校團隊多將支持在地生產與消費、循環農業、食物里程與碳足跡等概念融入課程設計,帶領學生認識及實踐淨零生活轉型。舉例來說,陽明國小附設幼兒園「柚香又甜柚幸福」食農教案,以「燕巢西施柚」爲主題,透過柚子從皮到果肉全利用的特性,帶領幼童透過觀察、動手做、團體討論,將循環農業與零廢棄的概念融入課程。柚子全利用教學包含製作防蚊液的柚子酒精、柚皮蚊香、自制果醬與LOGO設計等,讓全食物利用充分實踐於孩童的生活中。

團隊帶領學生認識及實踐淨零生活轉型。(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仁武國小附設幼兒園的教案主題「惜食止廢綠行動」,以推動「校園零廚餘」爲目標,透過讓幼兒觀察及記錄每天午餐的廚餘量,輔以教師自制食物里程繪本與圖卡《我的美味翻轉》,讓幼童透過圖片中碳足跡感受食物里程狀況。園內打造的專屬太陽能餐車,於每月20日(音同Earth)常態帶領孩子們以太陽的熱能烹煮食物,認識太陽能轉換爲熱能的神奇性,讓抽象的「節能減碳」、「淨零」概念具體化。南安國小以家鄉特色產業「蝨目魚」設計「吼哩笑海海」教案,利用數位媒材教學,帶領學生探討環境與產業發展的關係。課程設計包含蝨目魚全魚利用的實驗,帶領學童一起「動動手,凍凍口」將漁業剩餘資材-魚鱗結合天然蔬果顏色做成魚鱗凍飲。

農業局張清榮局長表示,近年農業局全力推動高雄食農教育,並積極媒合在地農業、學校以及在地企業,紮根培養高雄食育力,去年高雄市更爲六都唯一,勇奪2022食育力五星城市殊榮,創全臺之先結合學校與農民種子老師的專業,呼應「食農教育法」培育全民食農素養目標,讓食農教育紮根在地的同時,又能符合國際議題趨勢,正是高雄農業局投入食農教育的初衷與願景。

南安國小以家鄉特色產業「蝨目魚」設計「吼哩笑海海」教案(高雄市農業局提供)

高雄市農業局自107年起攜手學校與農民種子老師深耕校園食農教育,五年來合計推出45套食農教育教案,除結合在地物產與永續發展目標,讓食農素養與意識常態融入學校生活與學習,今年度更鼓勵學校將「淨零碳排」、「循環農業」的新興議題融入教案,迴應2050淨零排放的國際趨勢與關懷。

高雄市結合學校與農民種子老師的專業,紮根食農教育(高雄市農業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