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無人島干擾少 過境燕鷗數量倍增

每年4月飛到澎湖羣島過境繁衍的燕鷗,今年在一些無人島上有「爆量」趨勢。(張全提供/張茂雄澎湖傳真)

新冠肺炎發生之後,人類與自然的關係發生許多變化,根據澎湖縣的保育人士調查發現,每年4月開始飛到澎湖羣島過境繁衍的燕鷗,今年在一些島嶼有「爆量」趨勢,目前北海澎澎灘、青螺溼地、將軍后帝仔嶼,部分燕鷗族羣都有倍增的現象,讓保育人士相當興奮。不過澎湖縣政府農漁局也認爲,有些遊艇業者推出的餵食秀行程,可能會干擾與破壞燕鷗的生存習性,後續會訂定規範讓大家遵守。

澎湖羣島位處東亞候鳥遷移必經路線的中繼站,每年4月開始各種夏候鳥紛紛來此繁殖,澎湖因黑潮帶來大量魚類,讓這羣過境的候鳥食物充足,加上無人島上人類與天敵的干擾較少,成爲夏候鳥過境停留的優先選擇。

澎湖縣農漁局保育科表示,經委託澎湖縣野鳥協會調查「澎澎灘」保育區發現,目前蒼燕鷗、小燕鷗族羣相對穩定,去年與前年均有繁殖紀錄,至於鳳頭燕鷗及紅燕鷗,前2年沒有發現蹤跡,今年可能因爲人爲干擾及其他因素減少,導致鳳頭燕鷗及紅燕鷗大量在澎澎灘上繁殖,搭船經過羣鷗飛舞的景象非常壯觀。

另一方面,海洋志工陳盡川在南海進行生態調查時,也拍到將軍嶼南邊的后帝仔上面,聚集爲數衆多的燕鷗羣,初估有9000只以上,往年鳥會在此發現鳳頭燕鷗、白眉燕鷗的足跡,數量大約只有2、3000只,今年增加了3倍之多,令人相當驚訝。附近漁民研判,后帝仔因有觀光船載送遊客前往餵食,纔會有許多燕鷗因此「見異思遷」,移居到后帝仔繁殖。

對於海上餵食燕鷗的問題,澎縣府農漁局副局長王永利表示,餵食後是否會造成習性的改變,尚無科學研究報告佐證,目前雖然相關法令沒有明確規範,縣府也只能要求業者不可直接餵食,以免干擾燕鷗的自然生活,未來將朝向委託學術單位做研究調查,並請相關業者、公民團體提供意見,做爲後續訂定規範之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