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的大美女,虧慘了……

“明星”的跌落。

1

美女虧麻了

又一位“美女基金經理”栽了。

2024年1月,A股可謂是經歷了一場“腥風血雨”,上證指數創下史上最長月連跌記錄,無數散戶和機構,都虧到懷疑人生。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統計了一份2024年1月份基金產品的跌幅榜單。

從表格看,排在跌幅榜前三的是泰信中小盤精選、鵬華碳中和主題A和建信電子行業A,單月跌幅都超過了31%。

▲圖源:灣區007

表格中,還有一個名字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閆思倩。

閆思倩是誰?天天基金網資料顯示,閆思倩曾任華創證券分析師,中銀國際證券業務經理,工銀瑞信基金研究部基金經理。2022年1月加盟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擔任權益投資三部總經理、投資總監、基金經理。

可以說,閆思倩是鵬華基金挖來的外援,資料顯示其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高達306.25%。值得一提的是,閆思倩還是知名“美女基金經理”,一度憑藉高顏值出圈。

但看看她現在的業績,可沒有她的顏值這麼亮眼,一片青青大草原。

從具體產品來看,此番上榜的鵬華碳中和主題混合A,近3月跌24.68%,成立來跌22.70%。鵬華滬深港新興成長混合A,近3月跌24.59%,近3年跌54.91%。還有鵬華新能源汽車混合A,近3月跌24.52%,成立來跌45.57%。

更誇張的是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近1年跌了41.80%,近3年更是跌了68.75%。這已經不能用腰斬來形容,而是膝蓋斬了。

這個業績表現,基本上排在同類產品的末位,例如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近1年的同類排名是3472/3549,近3年是1649/1651。

遙想當年,閆思倩憑藉工銀新能源汽車混合A一戰成名,一度被冠以“新能源女神”的稱號。加入鵬華基金後,閆思倩也一度被稱爲新能源女神、新能源一姐,一時風頭無兩。

但誰曾想到,這兩年新能源跌幅慘重,當年的新能源女神早已跌落。難怪有人說,在投資界,顏值可能是最靠不住的。

2

“國民基金經理”隕落

順着閆思倩的在管基金產品往下挖,能發現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就拿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來說,閆思倩算是“接盤者”。資料顯示,該產品最初由王宗合掌舵,於2020年9月25日開始募集,一度受到熱捧。只過了一天,這隻基金就達到募集規模上限120億元,不得不提前結束募集。

在一片熱潮中,120億規模的鵬華創新未來成立,並開啓18個月的封閉運作。公告顯示,這隻基金的有效募集認購戶數達286.6萬人。

彼時的王宗合風頭正盛,可以想象,這280多萬投資者滿懷期許。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18個月後,該基金淨值跌至0.6,意味着虧損已達40%。如果持有到現在,該基金淨值進一步跌至0.3左右,虧損近70%。

也就是說,如果該基金產品成立之初你投入100萬,持有到現在的話,只剩30來萬——三線城市一套房虧沒了。

眼看着產品跌跌不休,2023年3月,鵬華基金宣佈,王宗合因“公司工作安排”原因,辭任鵬華創新未來基金經理。

王宗合的繼任者,正是閆思倩。本以爲“新能源女神”能力挽狂瀾,誰成想,閆思倩執掌鵬華創新未來混合不到一年時間,該基金跌幅已經高達38.99%。這個跌幅,已經快趕上“前任”王宗合了。

才短短三年多時間,昔日的百億基金已經跌去近70%,一衆投資者炸開了鍋。

這兩年,在股吧等平臺,質疑的聲音此起彼伏。更有投資者點名投訴王宗合——

“鵬華王宗合惡意操作調倉,致使客戶資產嚴重受損,從中賺取不當得利”

“實名舉報鵬華基金鵬華創新未來王宗合反向操作一直高買低賣,讓我們蒙受損失”……

王宗合曾被譽爲“國民基金經理”。2020年7月,王宗合管理的鵬華匠心精選混合首發,首日申購資金達到1371億元,這個數字刷新了當時單隻公募基金髮行認購的記錄。

一戰封神後,王宗合的個人管理規模也從2019年的33.34億元直接飆升至2020年的522.84億元。

但好景不長,曾把王宗合推上神壇的鵬華匠心精選混合,從2021年6月後便一路跌跌不休,鵬華匠心精選混合A近三年已經跌去44.12%,投資人瘋狂撤退。

眼看明星隕落,面對無數投資人的質疑,鵬華基金甚至將王宗合“雪藏”。時至今日,王宗合旗下已經沒有在管的基金產品。

3

“造星計劃”失算

王宗合併非孤例。

根據鈦媒體的梳理,2020年三季度到2021年三季度,鵬華基金曾“爆款迭出”——

由王宗合管理的鵬華消費優選混合、孟昊管理的鵬華環保產業股票、陳璇淼管理的鵬華外延成長混合、蔣鑫管理的鵬華健康環保混合、謝書英管理的鵬華價值優勢混合等多隻產品,都迎來了巔峰時刻。

這是屬於鵬華基金的高光時刻。這種“盛況”背後,除了大環境的因素,也離不開鵬華基金的“造星計劃”。

王宗合就是典型例子。2019年以前,王宗合管理規模不超百億,一度籍籍無名。根據財富觀察室的研究,2019年開始,王宗合“甩掉”收益不好的產品,再加上公司的營銷、包裝和宣傳,逐漸成爲了“國民基金經理”。

同樣被捧到臺前的,還有樑浩、謝書英、陳璇淼等一衆基金經理。但如今來看,這些“明星”的業績,都一言難盡。

就拿樑浩來說,現任基金業績一片綠,曾叱吒風雲的鵬華新興產業混合,近一年虧損24.11%,近兩年虧損26.55%。

知名“美女基金經理”閆思倩,同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這種巨大的落差背後,和鵬華基金的戰略有關。

幾年前,鵬華基金採用分散式佈局,以幾個明星基金經理爲例,樑浩主攻量化、軍工、通信等,孟昊主攻新能源,蔣鑫偏好消費與醫藥,陳璇淼則更看重景氣度。

但到了後期,鵬華基金的不少產品被質疑“風格漂移”。

我們來看看鵬華創新未來混合(LOF)不同階段的持倉情況。2020年4季度是這樣的——

2021年4季度變成了這樣——

2022年4季度又變成了這樣——

典型的還有鵬華消費領先基金,按照契約要求本應主要投資消費服務行業,但實際上卻在重倉光伏、電動車電池等,同樣造成不小損失。

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操作方式,一度引起投資者的不滿,虧錢的時候更明顯。

有意思的是,儘管這兩年業績慘淡,鵬華基金收的管理費卻在增多。

根據探長讀財的統計,2013年,鵬華基金的年度管理費收入只有6.4億元,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38.23億元,是當初的近6倍!而同樣是2022年,鵬華基金投資虧損高達246.27億元。

客觀來說,鵬華基金底子還是很深厚的。作爲行業“老十家”之一,其管理規模一度超過9200億,現在降了一些,也還有近8000億元。

但產品虧損這麼大,管理費卻收了這麼多,投資者很想要一個解釋——

憑什麼基民承受鉅額虧損,基金公司卻能旱澇保收?

這個問題,值得整個基金行業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