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開啓新篇章:深耕管理式醫療,有望加速盈利上岸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陳既

平安健康全力衝刺盈利上岸。

3月19日,平安健康發佈了2023年業績報告,財報顯示,2023年平安健康實現營業收入46.74億元,雖然與2022年相比營收同比有所下降,但整體毛利率較2022年提升5.4個百分點,達到32.3%,淨虧損同比大幅收窄47.6%至3.35億元,2023年下半年的調整後淨虧損不到6600萬元,有望加速盈利上岸。

平安健康資深副總裁、首席財務官臧珞琦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我們公司盈利上岸是戰略落地的財務表現,而並不是降本增效短期的一些措施所達成的結果,也更不是平安健康最終的目標。”

2021年,平安健康正式啓動了深化戰略2.0,聚焦戰略業務,精簡掉戰略協同性不足、高投入低毛利的業務。經過約2年的調整後,2023年平安健康已經完成了業務結構的調整,憑藉豐富的支付方資源,廣泛的服務供應商網絡、完善的服務標準體系、強大的平安生態資源等核心競爭優勢,落地管理式醫療戰略,深耕“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兩大核心樞紐建設,形成“3+2+3”模式,即3大管理式醫療支付方、2個服務樞紐、3大O2O服務。

平安健康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李鬥在上述業績交流會上表示:“一直以來,平安健康秉承構築專業醫患橋樑,用心守護全民健康的初心使命,心懷讓每一家企業擁有幸福職場,讓每一個家庭擁有專屬醫生,讓每一位用戶擁有平安健康的企業願景。平安健康持續打造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發展至今已經成爲專業、全面、高品質、一站式醫療健康養老管理服務提供商,爲客戶帶來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用戶價值。”

管理式醫療是必然選擇

中國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迅速,吸引了衆多“玩家”進場,其中既有創業型的新企業,也不乏互聯網龍頭企業、醫藥零售企業等跨界進入互聯網醫療賽道。儘管這些企業擁有不同的背景和基因,但在商業模式上卻呈現出高度的相似性。互聯網醫療的一個理想模式是形成“醫藥、醫療、醫保”的閉環,但現實是,由於醫療和醫保需要大量前期投入,企業普遍依賴“賣藥”作爲主要盈利模式。

隨着競爭者增多,醫藥電商這一低毛利業務利潤空間可能被進一步壓縮,行業面臨內卷式競爭。因此,探索差異化的商業模式成爲中國互聯網醫療企業當前共同的挑戰和課題。

對於平安健康來說,背靠平安集團是最獨特,也是最重要的優勢。平安集團作爲保險行業的龍頭,賦予了平安健康在F端(綜合金融業務)和B端(企業端)的基因優勢。

2021年10月22日,平安健康正式宣佈戰略2.0升級,聚焦管理式醫療模式。所謂管理式醫療指的是,醫療支付方與醫療服務提供者合作,旨在降低醫療費用、提高服務質量的一種方法,在這種模式下,醫療服務提供方、患者(參保人員)以及管理式醫療組織之間形成了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

回顧平安健康近年來的一系列業務調整,都一再強調與平安集團的協同效應。憑藉豐富的F端商保、B端企業資源,實現F2C、B2C路徑,觸達C端個人用戶,通過一站式、全流程、主動式的健康管理服務,達成用戶的留存、轉化和裂變。

F端業務一直是平安健康的基石業務,平安健康與平安集團壽險、產線、健康險、銀行等深化協同,豐富產品和服務矩陣,對“保險+醫療健康”等產品進行升級。比如2023年,平安健康寫手平安人壽升級了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務計劃,新增了家醫會員權益,以此作爲用戶服務和運營的樞紐,打造一站式醫療健康服務體驗,不斷提升用戶使用率和滿意度。

B端的企業健康管理業務被定位爲增長業務,也是戰略2.0深化的重要戰略佈局。平安健康通過充分挖掘平安集團的企業客戶資源,爲企業員工提供從健康風險預防到醫療服務協助等全方位服務。

兩大核心樞紐,拆解健康管理難點

在管理式醫療模式中,存在着多方角色,要在保證參保客戶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的同時,達到降低費用的效果並不容易,需要管理式醫療組織擁有深厚的資源積累,並且具備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

平安健康選擇以家庭醫生和養老管家爲核心樞紐,深化用戶運營,鏈接更多覆蓋廣、性價比優的“三到”網絡服務商,爲用戶提供專業、便捷、高質的全程一站式醫療健康和養老服務。

家庭醫生會員制一直是平安健康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國家衛健委等部門發佈《關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逐步建成以家庭醫生爲健康守門人的家庭醫生制度。到2035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以上,基本實現家庭全覆蓋,重點人羣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85%以上,滿意度達到85%左右。

但我國存在醫療資源整體不足,且分佈不均的特點。且受限於種種條件,醫療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互聯網醫療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痛點。

截至2023年底,平安健康建立了覆蓋29個科室的約5萬名內外部醫生團隊,累計簽約近2500位名醫專家,滿足用戶全場景、多層次的醫療健康養老服務需求。平安健康圍繞8大專科建立了23個專病中心,打造專科專病標準化診前、診中、診後解決方案,爲用戶提供全病程精細化管理。

在O2O服務網絡方面,平安健康持續深化完善“三到(到線、到店、到家)”服務網絡建設,打造一站式的履約體系。截至2023年底,平安健康合作醫院近4000家,合作藥店達23萬家,在271座城市實現1小時送藥;合作的醫療服務供應商合計近10.3萬家,合作體檢供應商超2000家。

2023年,平安健康家庭醫生會員覆蓋持續提升,達到1300萬人,用戶使用頻次較2022年提升了0.8次,達到3.7次。在養老管家方面,2023年平安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全國54個城市,累計近10萬人獲得平安管家服務資格,‌管家服務滿意度服95%。平安健康總裁吳軍指出,這部分客戶付費意願以及能力較高,2023年ARPU就達到了近1600元,將爲平安健康的長期增長貢獻新動能。

雙向賦能,協同效應凸顯

管理式醫療模式的落地,給平安健康財務報表帶來的正向影響是直觀的。

啓動戰略2.0升級以來,平安健康的虧損在持續收窄,距離盈虧平衡的目標越來越近。2021-2023年,平安健康淨虧損從15.38億元大幅收窄至3.23億元,毛利率水平從2021年的23.3%上升至32.3%,增長9個百分點。其中,2023年醫療服務板塊毛利率達到40%,同比提升4.9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高盈利能力收入佔比提升。

平安健康通過將醫療健康管理服務或權益與保險業務協同的方式,持續挖掘集團金融業務的客羣,進一步轉化爲平安健康的客戶,提升用戶黏性;另一方面,B端業務的探索,也深化了與集團渠道的企業客戶的合作。

2023年,平安健康F端戰略業務實現收入22.01億元,同比增長14.8%,下半年環比上半年增長4.5%;B端戰略業務實現收入10.7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81.2%,下半年環比上半年增長40.1個百分點。

財報數據顯示,平安健康2023年的戰略業務付費用戶已經達到3200萬人,同比增長10.7%,其中,F端戰略業務的付費用戶數約2630萬人,同比增長6.7%;B端戰略業務的付費用戶數超過510萬人,同比增長75%;B端累計服務企業客戶達到1508家,同比增長54%。

隨着業務基本調整完成,進一步資源聚焦戰略業務發展,平安健康逐漸度過了轉型的業績“陣痛期”。

平安健康總裁吳軍對時代財經表示,平安健康與平安集團的密切協同是一種雙向賦能。“平安健康通過與壽險、產線、健康險、銀行等開展‘產品融合’‘權益採購’‘增值服務’等創新業務模式,可獲得來自B端、F端大量的客戶推薦,爲用戶提供專業、優質、高品質、一站式的醫療健康養老服務,進一步提高用戶黏性和認可度,從而增加復購,將金融的低頻變爲醫療健康的高頻服務。”

吳軍指出,目前平安健康對平安集團客戶資源的滲透率仍然較低,累計的企業客戶數在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滲透率只有2.7%,拓客空間很大。“未來公司將採取雙輪驅動,一方面持續擴大新增付費用戶數的規模,另一方面還將快速建立以用戶爲中心的會員運營體系,通過核心樞紐平安家醫,爲這些存量會員客戶提供定製化、一站式、優質的‘三到’服務,提升他們的使用習慣和頻次,持續增強復購率、推薦率以及ARPU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