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求變的煩惱

一則上海地區將“變相裁員”的消息將平安銀行推向風口。目前,該行通過闢謠的方式進行迴應稱,關於該行變相裁員的消息不屬實,而是該行在進行總行辦公地點統籌管理。而在此之前,該行也曾傳出降薪風聲,這家有着“零售新王”之稱的股份制銀行正應對業績承壓、零售“逆風局”的挑戰。

否認“裁員”

從網傳的信息來看,平安銀行決定將上海辦公區域計劃全部回遷深圳,涉及該行的信用卡、消費金融及金融市場部門,並且根據不同的2023年考覈標準,設定了不同的補貼方式。但值得關注的是,該行給出的搬遷時間相當緊迫,員工被要求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完成所有必要的搬遷步驟。而補貼政策的差異性也引發了部分員工的擔憂,對於在上海擁有房產且正在償還按揭貸款的員工而言,更換辦公場地後,意味着不僅需要承擔深圳的租金,生活成本將增加,甚至可能出現收入不足以覆蓋額外支出的情形。對於不“搬遷”的員工,也會給予離職補償。因此也產生了“變相裁員”“回遷式裁員”的說法。

7月7日,平安銀行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消息不實。爲加強管理,控制風險,強化協同,提升效率,近期該行在進行總行辦公地點統籌管理,涉及到少量員工工作地點的變化調整。推進過程中,平安銀行將確保業務穩健連續,過程合法合規,並在切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人文關懷。

在此之前,平安銀行便對組織架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去年6月,平安銀行原行長卸任,此後,冀光恆正式出任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這位銀行業“老將”到任不久,便着手啓動了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也對平安銀行的零售發展做出了新的佈局,對高風險的產品零售採取壓縮措施,暫時放棄高營收。公司金融模塊方面,裁撤了存在十年之久的行業事業部,將地產、綠色金融等六大行業事業部合併爲戰略客戶部;最爲重要的零售金融模塊也發生了變動,包括但不限於,撤掉原東區、北區、南區三個區域的零售業務管理部;將綜合金融服務中心整合至綜合金融拓展部。

在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看來,平安銀行鍼對上海地區信用卡和消費金融部門的回遷調整有兩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是該行順應戰略結構而做出的調整,另一方面,也是優化組織架構、節省成本,同時嚴格防範異地機構管理的風險。

“在調整過程中,確實涉及人員變動,但從措施來看,該行已提供相應的離職補償,充分考慮了上海本地員工前往深圳工作可能面臨的不便,同時也爲願意遷至深圳工作的員工提供了一定的補貼”,王紅英說道。

逆風調整期

打法變陣背後是業績的承壓,2023年全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646.99億元,同比下降8.4%,歸母淨利潤則實現了464.55億元,同比增長2.1%;從最新交出的一季報來看,受持續讓利實體經濟、調整資產結構等因素影響,平安銀行2024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7.7億元,同比下降14%;實現歸母淨利潤149.32億元,同比增長2.3%。

在該行以往見長的零售業務方面,今年一季度,平安銀行個人貸款餘額18781.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5%,除了住房按揭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基本持平外,經營性貸款餘額、消費性貸款餘額、信用卡應收賬款餘額都出現了下降。其中,消費性貸款餘額5107.2億元,較上年末下降6.3%,下降幅度顯著超過整體平均水平。

在宣佈零售業務進入深度調整期後,裁員、降薪消息頻頻傳出,今年5月,平安銀行就曾傳出“員工當月績效降薪”的消息。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近幾年,銀行業的淨利潤增速逐年走低,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員工的薪酬受到影響在所難免。從時間看,這種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不同銀行受到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長期來看,隨着我國宏觀經濟的企穩復甦,銀行業盈利水平將回歸正常,員工薪酬持續下降的預期並不存在。

在業績承壓、消費市場動力不足的當下,對平安銀行而言,實現零售業務的全面復甦與市場地位的穩固提升,依舊是一項長期且充滿挑戰的任務。王紅英進一步指出,平安銀行人力資源部門應做好解釋、安撫工作,確保信息透明;同時,員工應根據個人及家庭情況,綜合考慮事業發展,作出理性選擇。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