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產業「星」趨勢 瞄準太空龐大商機

「屏東產業星趨勢 太空產業分享沙龍」18日在屏東大學屏商校區登場。(屏縣府提供)

「屏東產業星趨勢、太空產業分享沙龍」18日在屏東大學登場,超過百位產官學研等來賓參加,用行動支持屏東太空產業的決心,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隨着屏東科學園區動土、招商,太空產業作爲園區發展主軸之一,屏東有信心爲臺灣打造新的「護國羣星」太空產業,形成太空經濟聚落。

周春米表示,全球最大衛星展會「Satellite 2023」今年3月在美國登場,來自全球包括SpaceX、OneWeb等超過350家知名廠商共襄盛舉,臺灣廠商出席與會,並展示涵蓋衛星關鍵元件與材料、下世代通訊關鍵模組與元件等最新產品,爲了讓屏東在地廠商更加熟悉太空產業發展趨勢,特別邀請今年參展的團隊來到屏東大學分享參展所聞。

屏東科學園區是臺灣首座以先進太空領域爲產業主軸的科學園區,根據統計,2022年臺灣半導體產值佔全球產值25%以上,國際機構也預估2040年全球太空產業產值將會超過1兆美元,是臺灣發展下個「護國羣星」的絕佳機會。

未來配合中央政策規劃,結合國家太空中心及周邊學研能量,打造屏東科學園區成爲衛星及火箭零組件製造基地,藉此帶動在地精密機械產業技術升級,吸引相關供應鏈廠商進駐。

活動中由參展人士首先分享展會所見所聞,其一是平價地面天線問世,會中亞馬遜推出數款個人、家用平價天線,價格低至400美元,顛覆以往地面天線成本高昂的印象,也將市場正是拓展至個人使用。

其次,隨着低軌衛星數量增加,資料傳輸需求增加,而光通訊能提供比射頻高約40倍的數據傳輸速率,且相較射頻系統,光通訊消耗更少功率,能減少通訊系統重量,因此光通訊勢必爲未來太空產業重點商機之一。

臺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秘書長廖榮皇指出,衛星產業爲太空產業主要涵蓋範圍,其中有四個次產業,包括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地面設備,與應用服務。

2021年全球太空產業產值比2020年成長近150億美元,其中有73億美元用在地面設備上,而臺灣太空產業有98%產值集中在地面設備,顯示在急速增長的產值上,對臺灣來說是極大的商機,而臺灣目前在全球太空產業產值佔比僅爲2%,仍有不小的空間可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