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強收“過路費”,微信、抖音開闢“新航路”,一場苦戰在即
蘋果這次與微信、抖音的摩擦,本質上還是數字產品尤其是遊戲新舊渠道之間的衝突。
巨頭多年的拉鋸戰
前幾天,“蘋果威脅拒絕更新微信、抖音”的消息引發熱議。
這兩年國內巨頭之間硬碰硬地相互“封殺”基本終結,連交鋒無數次的騰訊、字節都握手言和了,這時蘋果爲何同時硬剛微信、抖音兩大國民級軟件?
因爲蘋果認爲,微信、抖音漏交了一部分“蘋果稅”。
衆所周知,蘋果手機用戶在應用商店App Store內付費下載APP或者買視頻會員、網盤會員、遊戲充值、知識付費等數字內容產品時,蘋果會雁過拔毛,從中抽15%-30%的作爲佣金,再將剩下的資金轉給相應的APP開發者,俗稱“蘋果稅”。
一般來說,APP的開發者在蘋果的地盤上,都會乖乖交稅。
但蘋果發現,在微信、抖音平臺上,有一些小遊戲、小程序的創作者把用戶導向了外部支付系統,比如在對話框放個其他平臺的支付鏈接,引導大家去第三方平臺購買,這樣就繞開了蘋果30%的佣金。
於是蘋果便要求騰訊、字節“堵住漏洞”,否則就不給他們的軟件更新。
這並不是蘋果與兩者第一次爆發衝突。
最近的就是今年618期間,蘋果就趁機施壓抖音下架通過直播間售賣的iOS端視頻會員、網盤會員、知識付費等數字商品,很多iOS端用戶直播間的購買鏈接瞬間消失,主播建議換個安卓手機下單。
這樣就驅趕一部分iOS用戶迴流到相應的APP內,購買價格更高的會員服務,因爲這個價格裡包含了“蘋果稅”。
再往前,早在2017年,蘋果就曾與微信就公衆號打賞金的抽傭問題就行過多輪纏鬥。
蘋果認爲打賞功能也是“虛擬支付”,同樣應該從中抽成30%,也就是說你給公號文章作者打賞10塊錢,有3塊錢是蘋果的。但微信堅持認爲自己沒有從打賞中獲利,打賞的錢都給了作者,這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饋贈。
雙方各有道理,溝通無果後微信一度關閉了iOS版的打賞功能,意思就是“我不要了也不給你”,二者的針鋒相對在當時引發了很大討論,網友都在假如他們相互封殺該選誰站了。
但現實中,國民級軟件商和頂級手機硬件商相互依賴的成分更大,博弈註定不會是高烈度的,只會在有限的範圍內閃轉騰挪。何況微信打賞本就不是什麼大生意,沒有公號靠打賞生存。
後來過了幾個月,一張騰訊核心高層人員與蘋果CEO庫克合影照片流出,雖然此次雙方會談內容並未對外透露,但外界能感覺到,雙方都做出了讓步。
公衆號打賞升級爲“喜歡作者”後重新上線iOS,蘋果也不再徵稅。而對於當時剛上線不久的小程序,騰訊也宣佈小程序內暫不支持iOS端虛擬支付業務,以此換得了小程序在iOS端的正常使用。
要知道,小程序可以看作是運行在微信上的操作系統,對於用戶來說很方便,對於開發者來說開發和獲客成本低,能直接能替代一部分APP,替代了APP也就替代了App Store,是蘋果的一大威脅。
App Store是蘋果巨大的利潤來源,拿蘋果最新財季數據來說,以App Store爲代表的軟件服務營收爲242億美元,而且其毛利率高達71%,遠高於作爲高端產品的硬件45%的毛利率,無異於躺着賺錢。
這是蘋果不允許任何人觸碰的後花園。
而微信宣佈小程序內不支持iOS端虛擬支付業務,算是打消了蘋果的疑慮。
但這只是暫時的。
蘋果意在小遊戲
到了2020年初,微信又推出公號文章付費閱讀功能,但沒有再與蘋果就“收稅”問題進行太多拉扯,直接同意了蘋果按規定收取30%佣金,騰訊這次爲何又妥協了?
其實這就是巨頭之間的博弈和拉鋸,不會太激進,頗符合魯迅先生所說的“開窗論”:
“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當時有分析認爲,微信拋出這條小魚給蘋果示好,是因爲身後還有大魚——小程序、小遊戲。
小程序發展得太快,2018年總數就超過了100萬,達到了蘋果中國應用商店一半的規模。而現在,微信小程序的月活用戶已超過9億。
小程序算是操作系統之內的操作系統,給蘋果生態開了個口子。
而作爲小程序之一的小遊戲尤其狠,也是在微信、蘋果爲了不值多少錢的打賞費爭執不下的2017年,微信上線了小遊戲,從那時開始,《跳一跳》《合成大西瓜》《羊了個羊》《鹹魚之王》等陸續火了。
2020年,正是疫情期間小遊戲進入爆發式增長期,全年DAU達到了4億。
截至目前,微信小遊戲用戶已經達到10億,有240多款遊戲季度流水超過千萬元,其中七八成都是30人以下的小團隊。
除了微信,抖音小遊戲月活也突破了1億,而且抖音有着獨特的小遊戲生態,通過短視頻和主播的推廣形成大量分發。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程序移動遊戲收入爲166.03億元、同比增長60.5%,小遊戲銷售額已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
不少App端中小廠商也開始轉戰小遊戲,甚至像雷霆遊戲、愷英網絡、掌趣科技、靈犀互娛等都已經推出了小遊戲。
小遊戲有着極大的發展前景,把中小遊戲廠商和用戶的注意力也吸引過去了,這都對蘋果徵收“蘋果稅”造成了挑戰。
畢竟遊戲是互聯網最大氪金項目之一,也是徵稅大項。
國外知名遊戲諮詢公司Newzoo發佈的2023年上半年全球營收最高的十大遊戲公司榜單中,騰訊和索尼位居前二,排名第三的是沒有自研遊戲的蘋果,依靠“蘋果稅”能成了全球第三大遊戲公司。
蘋果也試圖抓住小遊戲帶來的爆點,今年1月份蘋果宣佈將支持開發者上架的雲遊戲和小遊戲、小程序,接入蘋果的應用內購買系統。
要知道,蘋果之前對雲遊戲、小遊戲抱有極大敵意,這等於給了它們“名分”,但同時也意味着,蘋果要對小遊戲徵稅了,不想錯過小遊戲爆發帶來的巨大稅源。
而作爲小遊戲兩大最強平臺的微信、抖音,自然首先成爲蘋果整肅的對象。
新舊渠道之間的博弈
蘋果這次與微信、抖音的摩擦,本質上還是數字產品尤其是遊戲新舊渠道之間的衝突。
對於廣大移動遊戲廠商來說,舊渠道最主要就是手機硬件,iOS端是收30%“蘋果稅”的蘋果,而在安卓端則是能收到50%“安卓稅”的小米、vivo、OPPO、華爲、榮耀等一衆手機廠商。
“安卓稅”更高,但它比“蘋果稅”好的一點在於,它只針對遊戲類APP收“過路費”,其他的微信、淘寶、愛奇藝等APP只要不在應用商店裡買資源位打廣告,就不收費。
而且安卓系統比較開放,允許用戶去第三方平臺下載,雖然也會盡其所能進行一些限制,比如在小米應用商店搜索騰訊旗下的下載平臺“應用寶”,就會被提示使用自帶的才更安全穩定。
即便從網站下載下來了,到了安裝階段,也還會有風險提示。
但不管怎麼說,安卓手機對各類APP的控制還是比較弱的。相比而言,蘋果將手機硬件、操作系統、開發者工具、應用商店等所有環節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不允許其他公司染指其中任何一環,這就是蘋果的封閉。
當然,封閉也帶來了對上架APP更嚴格的審覈,也就更安全,而且開放的權限和接口少,APP運行起來流暢一些,這是iOS的優勢。
“安卓稅”之所以敢收50%,與多年以來安卓手機廠商在手遊渠道中的強勢地位有關。
在智能手機迅速鋪開的階段,移動手遊也處於跑馬圈地的蠻荒期,那時候國內手遊用戶大多都是剛接觸遊戲的中低級別玩家,而非對遊戲各方面有着一定要求的高級核心玩家。
在大部分人對遊戲質量要求不高、對遊戲類型沒有明確喜好的前提下,就容易出現“給什麼玩什麼”的情況。
當時沒有抖快短視頻、B站、小紅書等平臺,流量最大、推薦效果最直接的就是手機應用商店的“首頁推薦”,這幾乎成爲通往華山的唯一道路。
而質量良莠不齊的手遊井噴式爆發,生命週期又短,必然會爭搶連接廠商和用戶必經之路的手機應用商店。
國內安卓手機廠商甚至還於2014年成立了一個叫“硬核聯盟”的組織,試圖把國內碎片化的安卓生態進行統一,他們用統一標準來包裝遊戲的安裝包,聯合起來與遊戲廠商談合作,定下了五五分成的標準。
2018年前後,“硬核聯盟”發展到巔峰,在手遊用戶中的滲透率超過了60%,但這也是其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硬核聯盟”坐收“過路費”這麼多年,遊戲廠商對其深惡痛疾,丁磊就曾喊話“中國安卓渠道的分成是全世界最貴的,高達50%,沒道理嘛。”
而與此同時,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買量渠道興起,遊戲廠商在這些平臺上通過批量廣告投放,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曝光產品,引導玩家下載和註冊,越來越多遊戲廠商脫離“硬核聯盟”的傳統渠道,轉而以買量渠道投放市場。
同時,以TapTap爲代表的垂直渠道愈發受到歡迎,TapTap甚至不收取任何渠道費用,唯一的營收來源是廣告位置的推薦費用,吸引了一大批被硬件渠道壓得喘不過氣的中小型遊戲廠商。
而像騰訊、本站、米哈遊這樣頗具實力的遊戲廠商也選擇“硬剛”安卓手機渠道。
米哈遊的《原神》最初推廣時繞開了安卓渠道,只在官網、TapTap和B站下載。
騰訊在前不久的6月份宣佈《地下城與勇士:起源》將不再上架部分安卓平臺應用商店。
還有擁有者超級流量入口的微信、抖音,載着衆多的小遊戲廠商繞開“硬核聯盟”,通往各自的掘金之路。
終極的商業模式就是坐在關鍵連接點上收“過路費”,微信、抖音自然也不會錯過,但他們相比坐收抽成的“硬核聯盟”已經有了很大進步。騰訊的分成比例在30%-40%,不過這裡麪包含着一定比例的推廣費,總的抽成比例更低一些,而抖音不久前剛把小遊戲的分成比例降低到10%。
漫長的鬥爭
作爲傳統渠道方,“硬核聯盟”其實頗像15世紀末期雄踞東西方連接點向來往商隊收取“過路費”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它有着強勁的實力,當時地中海強權的代表威尼斯共和國爲了爭取對商路的控制權,與奧斯曼帝國進行了八次戰爭也沒有撬開通向東西的大門。
然而,被巨大商業利益吸引的西班牙、葡萄牙選擇繞開奧斯曼帝國的控制區,從海上開闢了“新航路”,載着一批批冒險者開啓海外掘金之旅。這相當於給了奧斯曼帝國一劑慢性毒藥,商流的閘門被漸漸關閉,進入到衰敗倒計時。
這是新舊渠道此消彼長的過程。但與“硬核聯盟”不同的是,蘋果依靠獨特的iOS系統和在全球的強勢地位,對渠道有着更強的統御能力,不那麼容易能被繞過去。
單純依靠兩大巨頭可能不會迫使蘋果“降稅”,需要廠商、行業、監管層面的共同努力,而且與全球的“反蘋果稅”浪潮連成一片。
歐盟市場對“蘋果稅”的反抗最爲激烈,多年拉扯之後,在今年3月正式對蘋果處以18.4億歐元的鉅額罰款。
而爲了規避歐盟《數字市場法案》帶來的監管風險,蘋果也宣佈從3月起在歐盟實行全新的“蘋果稅”政策,抽傭從30%和15%下調至17%和10%。
在美國市場,《堡壘之夜》開發商Epic Games也曾起訴蘋果App Store抽取30%佣金的行爲違反了反壟斷法,最終迫使蘋果做出部分妥協,允許用戶通過鏈接跳轉到外部網站使用第三方支付購買App內的產品和服務。
此外,像日本、韓國紛紛效仿歐盟,着手製定本國版本的《數字市場法》。
目前,中國“蘋果稅”30%的抽成比例爲全球最高檔位。前不久,被稱爲“中國蘋果稅第一案”的金某訴蘋果案迎來了一審判決,雖然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駁回了原告提出的相關請求,但卻認定蘋果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只是沒有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這在業界看來已經是不小的進步,因爲按照我國《反壟斷法》,市佔率到50%才能構成壟斷,而蘋果手機在國內市佔率只有13%左右。可是如果放在iOS市場,蘋果獨霸天下,市佔率100%,而且在iOS系統市場沒有競爭者,因此法院認爲蘋果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從消費者角度來證明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具有一定難度。
蘋果雖然贏了這次訴訟,卻高興不起來,前不久向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申訴,請求刪除判決書中提及的“支配地位”內容。
當全球都來審視“蘋果稅”是否合理時,蘋果可能就不得不進行調整了,這也向其他科技巨頭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獲得利潤的同時也要自律,作爲開發者和用戶的關鍵連接者,要剋制躺着收“過路費”的衝動,有責任維護平臺的公平,合理分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