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鎮營造幸福客家莊

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以「圓」作爲設計意象,象徵着族羣融合、客家先民保鄉衛土的精神。(圖/平鎮區公所提供)

桃園市平鎮區早期移墾的居民,大部分是來自廣東的客家移民,語言風俗文化爲客家莊,在升格直轄市之後,桃園市政府與平鎮區公所攜手合作,積極打造基礎建設、服務設施、休憩設施及廣辦藝文活動,讓平鎮地區成爲移居幸福客家莊,透過「無聲的改變、有感的建設」,讓市民的光榮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增設臺鐵臨時站改善交通

平鎮區與中壢區相互緊鄰,過去沒有臺鐵車站,居民需到中壢火車站通勤,桃園市政府與平鎮區公所瞭解通勤民衆需求,積極爭取中央投入5億元「增設臺鐵平鎮臨時站建設計劃」獲行政院覈定,臺鐵平鎮臨時站預計2026年5月先行通車,除讓鄉親提早就近搭乘鐵路通勤,也在鐵路地下化工程期間減輕中壢車站壓力運輸分流,平鎮車站地下化預計則在2030年通車啓用,落實鐵路捷運化目標。

隨着時間的推移、需求的改變,平鎮區近年來相繼新建的公共建設,包含圖書館、國民運動中心、公園休憩設施等,不斷突破既有框架以滿足新世代使用者的多元需求,它們所帶來的改變,開啓民衆豐富生活。

增設紀念公園及休憩設施

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爲浪漫臺三線客家三館之一,以「圓」作爲設計意象,象徵着族羣融合、合作,團結一致抵抗外侮,象徵客家先民一起保鄉衛土的精神。「乙未之環」爲公園的核心,橫跨中央穿越的道路,以跨橋串連復興親子公園及義民公園。公園的夜晚,環抱着清水模紀念牆及半月型的無邊際鏡面水池,夜間照明藍色光圈象徵客家藍染意象。位於乙未之環地下1層的1895展示記憶空間,以弧形曲線、竹林等意象結合互動科技,呈現全臺乙未戰爭的經過及桃園客家在乙未戰爭中英勇的表現。

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是客委會「客莊12大節慶」之一。(圖/平鎮區公所提供)

平鎮區公所也在新勢公園打造以海洋爲主題的特色兒童遊戲場,小朋友在魚羣圍繞的汪洋中,可體驗海上撒網捕魚、瞭望及乘坐海盜船的趣味,新增3米大型攀爬設施與溜滑梯、增設宇宙旋轉游戲組,滿足5至12歲中、高年齡層兒童的遊玩需求,既有大型攀巖塊與體健設施也整合成青少年及成人體健活動區,成爲各年齡層都適合來的休憩公園。

陂塘轉型防災景觀公園

客家先民所建造的陂塘、水圳形成平鎮區珍貴的水文化,平鎮區公所配合市府推動「一區一陂塘生態公園」計劃,將鑊篤陂塘結合當地的客家文化成爲陂塘生態公園,成功將陂塘轉型爲防災及景觀公園,兼具提升環境市容與傳承先民留下之客家文化兩種優點,讓當地成爲風景優美、深具在地歷史特色的好地方。而石門大圳是石門水庫興建後建造的圳路,平鎮區公所也結合公民參與,融入在地歷史文化意象,沿線設置休憩平臺、改善步道系統,導入無障礙休憩空間,串聯鐵馬路網,提供市民散步或自行車活動時的友善休憩空間。

在圖書館建設部分,平鎮區除了平鎮分館及東勢分館,陸續也增設山仔頂分館,因應在地特色,設置軍事圖書專區及鄧雨賢歷史資料室,紀念出身山仔頂的「臺灣民謠之父」鄧雨賢,成爲平鎮地區嶄新文化地標,未來加上義民社福館內的義民分館,平鎮區共計有4個圖書館。運動設施部分平鎮國民運動中心設有飛輪教室融合虛擬實境科技,互動感十足;兒童遊戲室結合體感設施和影像辨識,增加趣味;武術教室結合影像聲光,致力推廣平鎮傳統的武術運動爲其三大特色。

義民祭、藝術季創地方特色

平鎮區擁有豐富的客家文化底蘊,桃園客家義民祭以平鎮褒忠祠信仰爲核心,每年農曆7月舉辦「義民祭」文化信仰活動,有「挑擔奉飯」的傳統,也代表客家地區居民對於義民爺捍衛鄉里、義勇奮戰與犧牲奉獻精神的懷念方式,透過酬神祭典及多元豐富的文化活動傳承客家精神,讓更多年輕人瞭解客家歷史。

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則是客委會「客莊12大節慶」之一,爲讓安平戰役這段歷史留下來並展現客家義勇軍的硬頸精神,在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及平鎮區公所努力之下,以生活化、趣味化方式,打造出適於全年齡層皆能共襄盛舉的客莊節慶,讓民衆在活動中瞭解在地獨有的歷史文化資產創造地方特色,讓歷史走入生活。

平鎮區公所每年也舉辦平鎮藝術季,成爲在地藝文品牌活動,將地方特色景點導入藝文展演活動,邀請各領域藝術團隊進行多元藝術展演,並透過藝術工作坊,讓民衆親身感受藝術的魅力,讓藝術文化貼近市民生活 每年皆吸引數萬人參與。

平鎮藝術季每年邀請各領域藝術團隊展演,成爲在地藝文品牌活動。(圖/平鎮區公所提供)

(平鎮區公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