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2024 年A 股融資額預計1600-1900億元人民幣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坪 深圳報道

隨着 2023 年正式落幕,過去一年的全球 IPO 市場的發行情況正式揭曉。

根據普華永道1 月 2 日發佈的《2023年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表現及前景展望》顯示,2023年,A股IPO數量有所放緩,全年共有313只新股上市,融資額爲3,564億元人民幣,和上一年同期相比,新股數量下降26%,融資額則下滑39%。

不過,和全球市場相比,A 股無論是新股上市數,還是融資金額均領跑全球其他各大資本市場。

根據普華永道統計,2023 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納斯達克、倫敦交易所和港交所的新股上市數量分別爲26 家、124 家、23 家和 73 家,IPO 融資金額分別爲人民幣 745 億元、1010 億元、93 億元和423 億元。

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夥人樑偉堅表示:“在全球資本市場發展趨緩的大環境中,滬、深、北交易所的申報熱度仍持續高漲,隨着全面註冊制的穩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將展示強勁的活力。”

展望2024年,作爲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等一系列要求的關鍵之年,普華永道預計2024全年A股市場IPO數量爲200-240家,全年融資額將達到1,600-1,900億元人民幣。

北交所進入快速發展期

分交易所來看,2023年A股三大交易所各有亮點。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IPO融資額分別名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2023年上交所有103只新股發行,融資金額爲1,937億元,深交所有133只新股發行,融資金額爲 1,481億元。

其中,雙創板繼續保持領先,創業板以110只新股、科創板以1439億元融資額分列IPO數量和融資額第一。

北交所進入快速發展期,2023年共有77只新股上市,融資額達到146億元。普華永道認爲,受IPO階段性收緊的影響較少,以及企業關注熱度提升等,北交所或將成爲專精特新成長型企業A股市場的新賽道。

從新股行業分佈來看,A 股市場中,工業及材料、信息技術及電信服務、消費行業,佔據了IPO數量和籌資額的前三。前十大IPO中,半導體企業佔據了前三名,融資額佔比超過50%。

普華永道中國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倪靖安認爲,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逐步進入新階段及面臨的國內外新形勢,監管層未來會引導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到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預計2024年的IPO將傾向於支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企業相關領域,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業IPO方面,2024年北交所將迎來快速發展的窗口期。預計北交所直接上市的新制度推出之後,申報北交所的企業無論從數量、盈利水平還是科技含量來看,都將有明顯的增加和提升。”倪靖安說道。

港股有望回暖

除了 A 股市場之外,受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等不利因素影響,港股 2023 年全年 IPO 集資活動也顯著放緩。

2023全年,港股市場有 73 只新股上市,融資額423 億元(約爲463 億港元),以零售、消費品及服務業、工業及材料、醫療和醫藥及信息技術和電信服務爲主,比上一年同期的數量減少19%,融資額減少 56%。

不過,大量中國企業依然選擇港交所作爲境外上市的首選地。憑藉穩健資本市場的優勢及各項監管改革和優化措施,港交所的 IPO 渠道仍然活躍。

普華永道認爲,展望後市,爲允許特專科技公司上市而增設上市規則《第 18C 章》,將會吸引不少科技公司去港股融資,進一步加快科技行業成長, 有助於資本市場多元化發展,吸引更多不同類型投資者。 新經濟企業(包括生物科技及其他特專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活動將繼續保持活躍。

普華永道預計,2024年將有80家企業在港股上市,全年融資總額將超過1,000億港元,港股IPO市場有望在2024年重新躋身全球前三大融資市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