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教育亟待加強,增加通識內容是未來趨勢

在金融強國戰略下,普惠金融作爲“五篇大文章”之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而金融素養提升是普惠金融目標實現的關鍵。

第一財經注意到,爲助力普惠金融教育,一些以MBA、EMBA等碩士項目見長的高校相關學院近兩年開始觸及金融知識普及類課程。

“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不僅是國家對於普惠金融發展的要求,也是現實需求。不管身處什麼行業,懂一點金融知識對於自己的投資可以有更多的把握,同時也會理解一些社會問題背後的邏輯。”復旦金融線上教育項目主任、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市場宣傳部主任徐佳捷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2023年10月發佈的《國務院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就強調需要健全金融知識普及多部門協作機制,廣泛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活動。

在今年兩會期間,亦有委員對普惠金融教育提出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就表示,在調研中發現,由於居民財富管理知識不繫統、對金融產品不瞭解、無法克服決策偏差等原因,未能充分利用各類金融工具保障和提升財產性收入,普惠金融教育亟待加強。

金李建議稱,應加強系統科學和權威性的全民金融健康教育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職業學校和金融機構配合,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系統科學的宣傳教育,規避投資理財中的誤區,避免老百姓被各種炒作誤導而釀成重大損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復旦大學國際金融學院、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等高校近兩年開始推出各類金融普及課程。

“我國整體金融普惠教育質量提升還有很多的事要做,清北復交應該利用自己的優質教育資源來推進相關工作。”徐佳捷稱。

從2020年疫情期間開始推出具有金融普惠教育性質的課程到今年7月18日最新上線的“2024復旦金融投資課”,在積累了幾年的課程設計經驗後,徐佳捷表示,市民對於這些課程的需求範圍較廣,課程學員的年齡、地域、行業較爲分散,其中只有40%來自金融行業。而在課程內容上,課程內容也不再像過去一樣侷限於金融投資,而是更注重從世界格局、社會發展等多個角度來認識金融行業背後的運行規律,把握投資的未來趨勢。從“2024復旦金融投資課”的課程設置就可以看到,“會投資”只是其課程板塊之一,其他還包括“看世界”“看中國”“看民生”板塊。

“金融教育是一門社會科學。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把世界、中國社會的運行情況看清楚,才能夠想清楚自己的投資該往什麼方向去配置,該激進還是該保守。”徐佳捷稱,增加通識內容也是未來金融教育發展的趨勢,預計在未來的金融普及教育課程中,人文社科類的課程比重將更爲突出,綜合性地提升學員金融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