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賴清德提私學費補助應排富 歷史作家點出私校「倒閉關鍵」
教育部今(20)日公佈,明年2月起的112學年下學期開始,將補助私立大專學生學雜費每學期新臺幣2.5萬元,以縮減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5成以上。(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謝金魚提到,一年超過100億的預算,短期間雖然可能些許增加私校的招生,但是到最後私校還是隻有縮減、倒閉一條路。(翻攝自謝金魚粉絲專頁)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日前拋出私立大學學費補助政策,引發不少討論,知名歷史作家謝佳螢(筆名謝金魚)認爲,現在有頂大畢業生攻擊私校生沒有競爭力,但頂大生在能有產值之前,都是納稅人養大的,且招一個賠一個;她提到,一年超過100億的預算,短期間雖然可能些許增加私校的招生,但是到最後私校還是隻有縮減、倒閉一條路。
謝金魚表示,先從臺大、清大兩間學校的收支來看,臺大2022年簡單說是賺錢,總收入205億,支出201億,大概賺3億多,但主要是業外收入補貼挹注,臺大的總資產超過1500億,而清大2022年簡單來說是賠錢的,總收入72億,支出是77億多,一年賠近5億,請問哪一個私立大學可以承受一年5億的虧損?
不過,謝金魚也指出,有些比較後段、改制升格的國立大學也有可能比大城市裡的前段私校更窮,因爲在城市裡比較容易找到打工跟各種機會,反而位置偏遠的國立大學雖然便宜卻沒什麼人要讀。
她也說,私立大學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學生學費」這麼單純而已,特別是我們也有些學生家庭優厚,停車場裡學生開的車比老師還高價,日用品或假期旅遊也是一樣不少,如果沒有設置排富,真的是很難讓人信服;她認爲,應該要設「排富條款」,真的有需要的學生,要有機會可以接受教育。
謝金魚提到,臺灣確實公私立大學之間的資源給予差異巨大,已經到了可說優厚與刻薄的差別了;以她個人的看法而言,私立大學的問題,其實是少子化下生源遽減,以後別說學費了,連學校都要退場消失。
她表示,教育部現在的作法是國立大學持續增加名額、私校獎補助與高教深耕持續減少、管制學費不得漲價,弄到私校間弱弱相殘、辦學績效與註冊率不成比率,財務惡化再來說經營不善,不得不退場。
謝金魚說,更具長期思維、更有效率、更照顧公平正義的作法,其實應該是應該完整規畫一個私立高教轉型計劃,把預算用在學校本身,讓校方有更多開設工讀、增加獎學金、獎助清寒的機會,老師們如果能夠有更多研究資源、不需要四處奔波招生與接服務型計劃、減少招生佔去的時間,也就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使用在學生的輔導、陪伴與教學上。
謝金魚說,教育的本質是彌平社會階級差異,讓每個人都有翻身乃至於過好生活的機會,補助私校學生學費當然是一個短期立即的可行作法,但是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案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