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米修士/你看到的山還是山嗎?

圖/pixabay

自己開公司的朋友來論命。

她堅持要我先看命盤,說出盤中的意象,然後才肯把故事及想要討論的問題告訴我。

" 這分明就是來踢館的! " 當下的確有種被挑釁的無奈。

但也因爲認識多年,彼此熟悉對方的個性,開起玩笑來也就沒有什麼顧忌。

聽完我的簡單描述後,朋友長長嘆了一口氣,才緩緩地說出困擾她許久的故事。

朋友的父親七年前突然罹患重病,身爲長女的她臨危受命接下公司的經營重擔。但是人在上海負責爲公司開疆闢土的妹妹卻大表不滿、不以爲然,認爲自己比姐姐更有能力承接家業,擔任經營者。

妹妹個性活潑、外向、能力強,但是脾氣暴躁、不按牌理出牌。雖然被委以重任,負責業務開發,表現暴起暴落,常讓父親傷透腦筋。

朋友剛上任時,抱持着家和萬事興的心態與期許,對妹妹的諸多行徑與做法採取隱忍與安撫的態度。只是妹妹將她「以和爲貴」的做法視爲心虛與懦弱,倨傲、不合作則是常態應對。

姊妹兩人不是沒有好好談過。每次談完之後,情況的確略有改善,但是不久之後妹妹便故態復萌,甚至變本加厲。

受到疫情的影響,妹妹所負責的業務績效越來越差,姊妹之間的摩擦也越來越嚴重。

要取而代之? 還是息事寧人?

要大義滅親? 還是唯親至上?

朋友始終拿不定主意!

雖然沒有結論,但是臨走前朋友說了一些發人深省的話:

山是山,你看見的是哪座山?

對於命理有興趣進而開始探究的人,大概也分成三類,或是三個階段: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仍是山。

第一階段的見山是山,通常發生在初識命理的階段。

無論是主星所代表的個性、特質,還是主星各自所擁有的行事風格、癖好,都是觀察人性的好素材。

這些知識不斷地被包裝成大小不等的懶人包,用輕鬆、詼諧,有時甚至帶點諷刺、挖苦的方式,傳散在網路之中,時而成爲熱門的討論話題。

身處在這個階段的人們,就好像小時候等着去遠足、郊遊的小學生們;對他們來說: "山"就像是一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朋友,隨時張開雙臂等着人們去拜訪。

就算去爬山,這個階段的人們在山腳下的公園、涼亭、景觀臺就已經玩地不亦樂乎了,大呼「生命是多麼美好」!

但是人們總是不會滿足現狀的,步道走多了,就想挑戰小百嶽,接着更想挑戰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百嶽。

進入第二階段,山就不再那麼容易親近了,人們要往上爬的難度以及風險程度也隨之提高。

從命理的角度來看,除了十四主星以外的吉星、煞星、四化、各類的格局、行運加入之後,命盤的解讀方式變得複雜難理。

主星加上煞星、化忌之後,負面的意象充斥;而就算主星加了吉星,也不見得構成我們預期中的美好意象。

山,當我們真正想要親近時,感覺卻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見山不是山)

當這種「見山不是山」的感受日趨強烈之後,人們的反應也和「悲傷的五個階段」(The five stages of grief model, the Kübler-Ross model)極爲類似。

否認(Denial)

一旦面對自身不是那麼正面的特質,「隱惡」是最基本的作爲;美化是初階,合理化是進階。

當事者或許沒有要「隱惡」的念頭,但是一廂情願的片面認知或是自我感覺良好,卻是兌現「隱惡」的事實。

配偶是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常承受負面特質所產生壓力的人,配偶的觀點還不足以反映事實嗎?

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詮釋與反應,顯然「父母失和」並沒有形成姐姐追求婚姻幸福的阻礙。

而夫妻宮的截空纔是讓當事者不想踏入婚姻的主因,但是她選擇「父母失和」作爲合理化的理由。

憤怒(Anger)

當人們意識到無法繼續以「隱惡」來欺瞞自己之後,便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失望、無力扭轉命運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劣勢。

這種感受如果得不到好的方式來化解,便會逐漸轉變成憤怒;而憤怒的對象就是煞星、化忌。

但是兒子出生後就交給兄姊代爲照顧,自己則遠赴他鄉工作,導致親子關係疏離。都是七殺與擎羊的錯? 難道自己都不必負責?

但是真正的原因是當事者斤斤計較、有強烈負面思考的傾向,遇事絕不讓自己吃虧、處於劣勢。因此,有機會來臨時擔心風險而不敢嘗試,有危機來臨時選擇逃避,最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遷怒他人,當然也是必演的戲碼。

明明刮強風下豪雨、巨浪滔天,當事者偏偏還想心存僥倖去爬山、去衝浪;好心提醒卻被質疑: 「爲什麼沒有祝福我一路順風、旅途愉快?」。

到底是誰有問題?

討價還價(Bargaining)

當事者意識到「否認」與「憤怒」都無法撼動事情發展的方向時,便啓動了另一個本能的求生機制 - 討價還價。

太陽之下,怎麼會有不勞而獲的輕鬆之財?

不想超前部署,就只能等着兌現「財帛宮化權」的另一個意義 - 財務緊縮。

朋友的僕役宮不佳,我建議他不要和他人合夥創業,但仍阻止不了他蠢蠢欲動的決心。

只見他使出渾身解數,想要說服我認同他的投資合作計劃: 不同的出資比例、不同的合作模式,不斷地拆解、組合、調整,希望化解他僕役宮不佳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其實你該說服的不是我,我也不是決定你是否會成功的關鍵人物!」幾次都已經到嘴邊的規勸,始終沒有說出口,因爲我實在不忍心澆熄他滿腔的熱情。

但是最後我還是委婉地勸他要三思而後行。

一年過後,朋友一臉沮喪地來訴苦。不僅投資血本無歸,還必須放棄現在安穩的工作與生活,遠赴他鄉發展。

強摘的果實不僅不甜,還充滿了苦澀!

沮喪(Depression)

在各種方法都用盡,卻徒勞無功的情況下,人們陷入沮喪的深淵中。這個時期的反應往往是拒絕接受任何的建議或資訊,甚至自我封閉。

山已經不是自己當初所看見的那座山了,而且是對它徹底地失望、甚至是絕望了!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盲與癡,山多必然若有所失!

被迫接受? 還是欣然接受?

人們進入「見山不是山」的階段,情緒複雜甚至難理。不同的人也會被困在不同的階段,與自己的心魔不斷地纏鬥。

接受(Acceptance)

在試過各種方法來抗拒逐漸清楚的事實,卻徒勞無功之後,人們最終可能會選擇接受。但是,感覺被迫接受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在這種心態下,山看起來還是原來的山,但是感受卻截然不同。

從命理的角度來看,人們接受了命理存在與準確的事實,卻往往歸因於命理背後有一股未知的力量或是一隻看不見的黑手在操弄着。

因此,人們再度看山時,是抱着一種神秘、敬畏、不可違抗、無法自我掌控的心態。在感受上來說,這座山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朋友。

但是這些感受是事實的全貌嗎?

命理所討論的,就是人的一生;是由成敗得失、悲歡離合、生離死別所構成的一連串事件。

成敗得失、悲歡離合、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然會發生的現象,而命理只是詮釋這些現象的工具。我們將主觀上的好惡與感受,歸因於工具所產生的神秘操控力量,豈不本末倒置?

以朋友的手足紛爭爲例: 明明知道問題在哪裡,卻遲遲不肯解決,代表她的心中有一個重要性遠高於公司營運績效的原因;是父親的期許? 還是難以割捨的姊妹之情? 外人無法得知。

在內心的天秤兩端無法決定孰輕孰重之前,代表渾沌的陀羅便會繼續作用,展現在她的決策行爲,反映在她的工作表現與成效。

陀羅是她自己所造成的,也必須由她自己來承擔。

陀羅就是陀羅,山依舊是山!

面對命盤,能夠謙卑地反躬自省,見山仍是山!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沒有辦公室的人生策略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