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早報 | 消息稱小米汽車SU7零部件加單約80% 小鵬MONA或將引入比亞迪電池

商務部:中國新能源產能有力促進全球綠色轉型與開放發展

近期,一些國家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指責中國新能源產業依靠補貼大量出口,過剩產能衝擊國際市場。這一謬論有悖常理、有違事實,本質是“雙標”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新伎倆。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進產能,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也爲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比亞迪疑因漏電致車主腦溢血?接近院方人士:是否有電擊傷以出院小結爲準

據第一財經,日前,網絡上流傳一段“比亞迪新能源車漏電致車主腦溢血”的視頻。根據視頻內容,江西新餘51歲鄧先生購買了一臺比亞迪秦跑滴滴,在購車20多天後,鄧先生在車內疑因車輛漏電受電擊。此後醫院診斷鄧先生存在腦溢血,當前正在醫院治療。5月14日,鄧先生家屬展示了江西新餘市新鋼中心醫院(渝水區人民醫院)的疾病證明書,證明書於5月10日出具,證明書顯示,鄧先生存在“電擊傷”。一位接近主治醫生的人士表示,當時患者家屬敘述可能存在電擊傷,接診的年輕值班醫師在初步檢查時並未發現明顯的電擊傷,但因爲非高壓電擊傷也可能沒有明顯痕跡,所以爲了待查也就把電擊傷一併寫在診斷裡。他說,最終具體的診斷情況會寫在出院小結中,那纔是最準確的。

上海警方通報特斯拉高速起火燃燒事件

5月14日,據上海警方通報,5月14日18時許,S2滬蘆高速康橋收費站北200米分岔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經初步調查,郭某某(男,42歲)駕駛小客車至上址時,因操作不當撞到分岔口擋牆導致車輛着火。郭某某腿部受傷,經送醫救治無生命危險。事故調查處置工作正在進一步開展中。

小鵬MONA進展:姜文出任總負責人,引入比亞迪電池

21財經報道,繼蔚來推出追求銷量的新品牌“樂道”後,小鵬也將實現增長寄希望於第二品牌——MONA。從多方獨立信源處獲悉,MONA首款車在小鵬肇慶工廠生產,試製車已下線,即將進入PT2階段。電池供應商包括比亞迪。加入小鵬前,姜文曾供職于吉利汽車研究院和寶能汽車。

消息稱小米汽車SU7零部件加單約80%,現鎖單最久需等待36周

華爾街見聞消息,小米汽車正在要求上游供應商提升零部件供應量,小米SU7加單約80%,其中一類零部件從每個月約1萬套增加至最近的1.8萬套以上。

特斯拉將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再裁員601人

根據特斯拉當地時間5月13日向美國政府相關機構發出的通知,特斯拉計劃在加利福尼亞州再裁員601人。特斯拉上個月表示,將在加州和得州裁員6020人。

現代汽車集團一季度利潤首次超越大衆集團

5月14日,現代汽車集團公佈的業績報告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銷售額達66.87萬億韓元(約爲人民幣3530.74億元),營業利潤達6.98萬億韓元(約爲人民幣368.54億元),以10.4%的營業利潤率位居全球第一。同時,現代汽車集團今年一季度營業利潤首次超越大衆集團,成爲全球第二大盈利汽車製造商。

日本7大汽車公司2023財年淨利潤合計達7.49萬億日元,創歷史新高

日本國內7家大型汽車企業2023財年(截至2024年3月)的合併財報5月13日全部出爐,淨利潤合計比2022財年增長85%,達到7.49萬億日元,刷新2017財年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增幅超3萬億日元。各家企業的全球銷量比2017財年減少1成,但日元貶值及商品實力的提高帶動漲價,每輛車的平均淨利潤增長7成。

鴻海擬2025年在美推新款電動汽車,日本客戶下半年簽約

5月14日,鴻海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電動汽車海外佈局鎖定東南亞、美國和歐洲市場,預期2025年在美國市場推出新車款,在日本已有2個客戶,並推動3個專案,預計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將簽署正式合約。

Fisker出售大筆擔保票據獲345.6萬美元融資

美國造車新勢力Fisker宣佈已完成向現有機構投資者出售2025年到期的高級擔保票據的交易,融資345.6萬美元。Fisker表示,此次發行有可能將其票據的總本金總額增加到7500萬美元。這筆交易標誌着該公司爲重啓生產和推出新產品尋求投資的重要財務舉措,該公司正繼續尋求幫助其維持運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