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引發經濟損失 等於三個921大地震

爲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世界各大強國與臺灣皆開始同步發展創新科技,並規畫減碳轉型方案。

依照目前各國淨零排放的規畫,未來可能會推翻各產業現有的經營模式,而臺灣近期預告修正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計劃將納入 「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也預計將對臺灣高碳排放源與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進而影響臺灣高碳排放的業者,並使其增加高碳含量等進口產品之營運成本。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近日隆重召開,首要任務除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也高度重視能源轉型。

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聯合國COP26會議重新釐訂全球限溫目標,宣示2030年全球要減碳45%,並將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內。全球約三分之二排放量以及全球75%GDP佔比的經濟體宣佈碳中和目標,美國重返巴黎協定並加速減碳,宣佈在2030年的減碳目標由原訂的26.28%加倍調整至50~52%;歐盟則爲減量55%;日本減量目標也跟進調高至46%。先進國家積極投入大量資金,賡續努力於環境永續發展,估將投資8341億美元於綠能、氣候資金、碳定價綠色資金;而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更是承諾,未來三年投資100兆美元融資供發展淨零,未來臺灣將面臨「缺綠電」的經濟貿易衝擊。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表示,各國已達成共識未來將氣候變遷的溫度控制在1.5度以內,若無法控制達到此目標,至2070年,氣候變遷對臺灣造成的經濟損失即有可能達到1.4兆美元,約等於三個「921大地震」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放眼未來十年,藉着持續結合產官學透過具體行動和力量推動改革的積極作爲,期望在2035年能成爲臺灣氣候變遷轉型過程中的轉捩點,使臺灣的經濟行爲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估計有望帶來1.3兆美元的正向發展。

勤業衆信永續發展服務團隊風險諮詢部門副總經理陸孝立說明,今年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推動下,全球將採取更強勁的力道推行減碳行動,而臺灣企業低碳轉型的決心可說是全球供應鏈減碳的「重大議題」,勢必成爲衆所關注的焦點,同時也爲未來30年臺灣經濟發展及產業競爭力的關鍵。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永續發展服務團隊負責人陳盈州會計師指出,爲應對極端的氣候變遷影響,全球許多企業承諾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同時,今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注重於2050淨零排放與能源轉型。此次協議除了注重將全球平均升溫維持在工業化前的攝氏1.5度的目標外,各國也達成共識,認定煤炭是產生溫室氣體的主要化石燃料,而本次COP26的《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則是首個明確計劃減少煤炭用量的氣候協議。

另外,已開發國家也承諾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資金,協助其轉型使用潔淨能源以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除此之外,臺灣政府也於近期預告修正「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爲「氣候變遷因應法」。此次修改不僅計劃將「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入法,也預計將對臺灣高碳排放源與高碳含量之進口產品徵收碳費,估計將衝擊臺灣高碳排放的業者,也使增加需要進口鋼鐵、水泥、鋁或其他高碳含量等進口產品之業者的營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