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亞中國高管:等國內車企“燒死了”再搶市場,有錢有技術

“我今年一季度全球掙了21億美金,貼得起中國市場,你本土企業有這些資金實力玩?你先燒死了,我後面再等着進來搶市場也可以”。

近期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在公開場合上講出了上面這段較爲直白的話。

起亞高管:等國內企業錢燒完了

我們再進來搶市場

楊洪海還稱:

合資車企的技術積累、人才積累,全球化經驗包括全球化盈利,遠遠大於本土車企。讓敵人先去試傷好了,我兜裡都是錢,都是技術,我又沒有放棄這個市場,在和合適的時間進來收拾你們也是一種策略。

楊總這段聽上去對於現代企業的策略信心十足,同時也能看出一些海外車企的真實想法。這段看似“果敢”的言論,背後當然是有基於現實的底氣。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2022年全球車企銷量。豐田集團以1010萬輛高高居第一;第二名大衆785萬輛;而第三名就是現代起亞集團683萬輛。而在靠前的中國車企中,吉利沃爾沃排名第11總銷量爲230萬輛、比亞迪186萬輛排在第13,而之後就是第14名的長安185萬輛。總體來看,以總銷量來衡量的話,中國車企和海外車企的確存在不小的差距。

表格來源於網絡

另一方面,楊總對於國內車企“燒錢”的做法十分不贊同。而像現代起亞這種全球化的車企,沒有必要爲了單一市場過度投入。這種想法其實不僅只有現代有,就是銷量第一的豐田也是一直在發表“要警惕電動化”,“不能全面轉入”等言論。這些車企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正吃着全球油車市場的紅利,至於全面電動化,這一天自然是越晚來越好。

而中國車企恰恰相反,80年代纔算真正起步的汽車行業在傳統燃油車時代落後太多。雖然只用20多年走了海外車企幾十年的路,但在國家引導上義無反顧的走上能源轉型之路。作爲本土企業,在本土市場上沒有任何退路,不成便成仁的思路,迫使企業只有全力投入一種做法。

就像楊總說的那樣,未來幾年,中國不管是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會有不少倒在這次能源轉型路上。但是最後能倖存下來的車企,那必定是千錘百煉、技術過硬同時又掌握市場的強者。屆時這些本土企業根本不用擔心海外車企的“入侵”,反過來,那些長居海外市場的車企恐怕要開始紮緊籬笆防禦中國車企了。

諾基亞早早發佈了智能手機,但卻被智能機時代所拋棄。柯達自己發明數碼成像技術但無法卸下膠捲老大的包袱,最終也成爲了影像行業的歷史。那有多少傳統車企能在能源轉型中倖存下來?又有多少本土車企能夠殺入決賽圈成功吃雞?最終還是要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