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位轉型 KPMG:留意數位風險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臺灣董事學會9日舉辦「新現實下重新啓動—看見數位新臺灣」領袖學院論壇。圖/KPMG提供)

KPMG安侯建業主席陳俊光在「新現實下重新啓動—看見數位新臺灣」領袖學院論壇表示,近兩年來,疫情加深全球企業經營的風險,也衝擊了原本的商業模式及工作運作方式等;在這種充滿不確定又反覆無常的新現實年代裡,許多的臺灣企業正開始重新啓動的策略,並進行所謂的數位轉型。

然而,陳俊光指出,數位轉型也曝露資安風險。如何讓企業在數位化的轉型策略中能兼顧資訊安全,亦能持續在新現實中成長,是公司治理重要的一環,也是董監事的重要議題。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臺灣董事學會9日舉辦「新現實下重新啓動—看見數位新臺灣」領袖學院論壇。

KPMG安侯建業數位長賴偉晏致詞時指出,這幾年許多企業紛紛提出數位優先(Digital First)的策略方針,但光是數位科技本身並不足以支撐轉型的巨輪,特別是經過疫情洗禮,勞動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更產生了結構性的變化。他提出數位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的六大必然趨勢,包括以人爲本數位轉型、企業永續力與數位力達到零碳轉型、跨國間數位議題合作、去中心化的商務模式、數位金融時代的開放銀行、零售業虛實整合趨勢等。

KPMG安侯數位智能風險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謝昀澤表示,全球第一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數DJSI因應投資人需求,要求企業迴應新興風險,建議企業加強資訊揭露並以宏觀與全面的角度掌握風險。而國內證交所亦於2021年底發佈「上市上櫃公司資通安全管控指引」,全面強化上市公司之資通安全管理。

2022已經邁入公司資安治理元年,依據證交所的規定,上市、櫃公司必須依據公司規模與期程要求建置公司資安管理制度,其中特別重要的就是「風險的識別」與「資訊的揭露」。

謝昀澤表示,企業應掌控「風險雙核」並用「資訊揭露」機制邁向公司治理大道。資安與隱私仍是風險雙核:「大、智、移、雲」的技術漸趨成熟,「元宇宙」應用討論熱度越來越高,綜觀技術與應用風險,資安與隱私仍是關鍵核心,而風險的識別與盤點更是企業治理的起點。

資訊風險揭露才能建立信任基礎:企業透過定期資安資訊的揭露,讓投資人與一般民衆更加了解營運現況,從財務狀況、資安事件、到ESG指標等,其範圍更涵蓋了供應鏈,才能建立公衆的信任。

謝昀澤認爲,上市櫃公司若發生問題時,影響層面相當廣泛,企業必須外防「駭客作亂」、亦須慎防「內部混亂」,企業必須掌控「風險雙核」並完善「資訊揭露」機制。

KPMG安侯建業工業產業主持人劉彥伯則指出,根據KPMG安侯建業2021年全球CEO前瞻大調查,過去兩年疫情持續延燒,CEO們意識到,企業能靈活運用科技技術,並且提升員工技能,同時擁有敏捷的數位勞動力,將能創造出高績效。

未來三年,40%的CEO更加重視人才投資,這比例較2020年的33%顯著增加。反觀臺灣的CEO,因代工與製造的思維強烈,從過去的工業4.0特別強調產線自動化而忽略了軟體的串連與資料的蒐集,到近幾年喊得沸沸揚揚的數位轉型,仍有許多公司僅關注在資訊科技與數位化技術的投資,而忽略掉組織必須配合客戶與商業模式調整,企業文化必須重新塑造。

劉彥伯認爲,數位時代的人才,因應產業環境的變動與消費者的期望,有很大的變動,工業4.0與智慧製造、大數據分析、數位行銷、社羣經營與電子商務是重要的關鍵技能,大多需要跨域整合與創新的能力,擁有數位創新技能或願意自主學習的人才,將成爲搶手貨,也是企業數位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

員工技能的提升有助於驅動企業數位轉型,但在轉型的過程中,資深員工或意願上不希望改變的抗拒情節,往往也會左右變革的成敗,劉彥伯提醒,數位轉型除了關注員工生理技能的強化,也必須顧及員工心理層面意願的溝通與情緒的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