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了“中東土豪”400億元合作協議,高合汽車卻被曝停工、停產?

《科創板日報》1月2日訊(記者 餘詩琪)今日,在社交媒體上有大量關於高合汽車經營不善的消息流出。

多名博主曬出一張論壇截圖,圖片中聲稱“高合所有工作暫停,包括停止發貨、停止新項目開發,做好起訴準備工作”。此外,還有網絡爆料稱,元旦假期第一天晚上高合汽車在飛書發公告稱,取消員工的餐補、交通補貼、公司班車等福利。

對此,《科創板日報》記者致電高合汽車官方,對方表示,目前工作都在正常開展,以上停工、停產的消息均不屬實,員工餐補、交通補貼等待遇變化的情況並沒有正式地通告過。

這家曾被稱爲“豪華純電天花板”的新能源車企最近確實是負面新聞不斷,還暫停了銷量數據的公佈。最近一次公佈月交付量還是在去年 11 月:HiPhi Y 車型 10 月交付 1606 臺,再創新高。此後,官方並未公佈 11 月、12 月的交付成績。

銷量低迷、裁員傳聞“纏身”

銷量低迷是市場對高合汽車的普遍印象。高合汽車定位豪華智能純電品牌,推出的前兩款車型HiPhiX和HiPhiZ定價在57萬至80萬區間。

其高端化定位也導致高合汽車的年銷量較少。以交強險數據統計,2021年高合汽車累計銷量4237輛,2022年累計銷量4349輛。

近期,HiPhiX的銷量幾乎跌至谷底。根據新車交強險購買數統計,2023年8-10月,高合HiPhi X的上險量分別掉到了5臺、9臺和4臺,已經連續三個月在個位數徘徊。

在同一時間,高合汽車開始將價位下探至30萬元區間。去年7月15日,高合汽車發佈旗下第三款車型Hiphi Y。據瞭解,該款車型售價區間在33.9萬元-44.9萬元,共提供四款配置車型。

官方數據顯示,2023年8月-10月,高合 Hiphi Y總計交付1021臺、1556臺、1606臺。雖然銷量有所提振,但該價格段的競爭異常激烈,Model Y、理想L7、理想L8等車型的售價都集中於此。以10月爲例,三款車型的月銷量分別26353輛、15525輛、12142輛,遠超高合Hiphi Y。

如果以放量爲考覈目標,高合汽車要走的路還有很遠。與此同時,它開始傳出裁員的傳聞。

去年 10 月,部分職場類 App 就有高合員工聲稱公司開始進行 20% 比例的裁員,有的部門裁了 50%。對於“比例高達 20% 的大規模裁員”這一傳言,高合汽車當時迴應稱,“有一些不實傳聞,所謂大規模裁員不存在,各類數據比例更是造謠信息”。

高合汽車當時還表示,公司業務結構調整,部分崗位功能進行合併、重組、新建,再加上績效末位淘汰,出現人員流動,都是常規管理工作。同時,大量崗位正在持續招聘,各項業務都在正常推進。

銷量低迷、裁員傳聞“纏身”,現在又傳出“停工、停產”的消息,曾經的“豪華純電天花板”似乎正在經歷着壓力不小的生存考驗。

屢屢和“中東土豪”結緣

在燒錢、內卷的新能源車企市場裡,高合汽車確實是個相對特立獨行的存在。這既體現在它的售價定位上,也體現在其資本運作中。

資料顯示,高合汽車的主體運營公司華人運通成立於2017年底。其創始人丁磊是汽車行業的老兵。丁磊自1988年進入汽車行業,至2011年間一直在上汽體系工作,先後在上汽大衆、上汽通用與上汽集團等任職,最高職位爲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對於資本運作,早在華人運通成立之初,丁磊就曾明確表示:“華人運通有來自美國的原始資本,還有政府投資,暫時沒有啓動社會私募的計劃,也不會有 A、B、C、D數輪的投資”。

到目前爲止,華人運通也沒有公開的對外融資信息,這與融資超百億的“蔚小理”截然不同。

且股東信息中並沒有出現丁磊所說的相關投資主體。工商信息顯示,華人運通註冊資本2.5億元,由善郅合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及上海澤覺匯企業管理合夥企業分別持股20%,三位個人股東:李冠文、李冠濱、王治及上海璟珹科技有限公司各持股15%。

其中善郅合商務諮詢有限公司和上海澤覺匯企業管理合夥企業都由丁磊控股。個人股東則多與汽車產業有關,比如王治是四川新東信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大股東,該公司是凱迪拉克的經銷商集團之一;李冠濱、李冠文二人之父是深圳市滿京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代理上汽通用旗下3個品牌。

2022年3月,彭博社發佈消息稱,華人運通考慮最早於2022年在香港上市,擬募集不超5億美元資金,正就IPO事宜與瑞銀和摩根士丹利合作。但上市事件並無下文。

此後,讓高合汽車廣受市場關注的,是和中東資本一筆價值400億元的合作。在去年6月舉辦的中阿合作論壇上,沙特投資部與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華人運通,簽署了一項價值210億沙特里亞爾(約合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9.29億元)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製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據沙特方面表示,投資華人運通的主要目標之一,是促進國內電動汽車製造業發展。作爲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一直在推進對非石油行業的投資,以擺脫對石油的單一依賴,其中電動汽車行業就是一個重要部分。華人運通方面表示雙方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但不能披露具體內容。

有熟悉中東資本的投資人表示,與中東資本的合作也是分階段進行的,新能源車企的合作大部分都需要在具體的工廠、產能落地後才能得到投資上的支持。目前,華人運通方面沒有再公佈進一步的投產計劃。

此後,又有華人運通“賣身”中東資本的消息傳出。去年11月,,據彭博社報道,沙特阿拉伯主權財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正在洽談向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華人運通投資至少 2.5 億美元。

同時,PIF可能將以30億美元的估值購買這家公司的股權,目前條款細節仍在敲定中,雙方尚未做出最終決定。

屢屢和“中東土豪”結緣的高合汽車能否憑藉中東資本的支持走出當前困境,《科創板日報》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