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塘之鄉華麗變身

以「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共生」爲主軸設計的橫山書法藝術公園。(圖/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提供)

桃園因自然環境特性形成特殊的開墾文化,早期先民在臺地上開挖築堤開墾了數千口埤塘作爲灌溉用水,讓桃園擁有「千塘之鄉」的美名,依據1904年由日本人測繪的臺灣堡圖,更顯示桃園臺地至湖口臺地一帶共有近萬口埤塘。

埤塘不僅是自然生態寶地,還承載着豐富的文化、歷史、信仰、自然景觀價值,但由於埤塘灌溉的功能大爲降低,加上都市化將埤塘填土造地的關係,使得埤塘過去的功能和價值受到極大的挑戰。爲了因應氣候變遷與環境永續的問題,水務局逐步挖掘出埤塘新的價值,現在的埤塘不僅具有農業灌溉的功能,更應該發展滯洪防災、生態保育以及文化教育等多元價值,爲桃園埤塘增添獨特的魅力。

埤塘轉型新思維

兼具休憩、田園觀景、生態保護的內定綠塘水岸公園。(圖/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提供)

因應近年極端氣候的影響,埤塘具有防災滯洪、氣候調節的重要性被逐漸重視,桃園持續推動埤塘轉型爲滯洪池的工作,利用埤塘的蓄洪能力滯洪防災,而埤塘水體調節微氣候的功能,更能減緩都市的熱島效應,像是龍山埤塘生態公園、中原埤塘生態公園等,就是兼具防災滯洪且具備景觀休閒的範例。

市府也持續推動埤塘水域生態化、休憩化、公園化,讓市民有更多親水生態及休憩場所,提升生活品質,像是:八德生態埤塘公園、夜鷺生態埤塘公園、內定綠塘水岸公園等,便是讓埤塘與生態、公園綠地進行資源整合,增加地方觀光效益、添加自然遊憩空間。

環境教育好所在

近年也將「共融式」的概念導入埤塘活化再生的規劃,例如目前正在施作的大園華興池生態公園,提供一個豐富、多元、具備不同程度挑戰的遊戲空間,讓不同年齡、行爲能力的兒童,甚至是童心未泯的大人都能感受到共遊、同樂的趣味,進而增加民衆親近埤塘的意願。

另外,常年舉辦的地景藝術節、還有農業博覽會以及鐵道藝術節,也會藉由將裝置藝術結合埤塘地景呈現,讓大家發現桃園埤塘水文化的美學,更是親子同遊、環境教育的好地方,非常適合規劃一日人文自然之旅。(桃園市政府水務局廣告)

領航員:劉振宇(桃園市政府水務局長)人的生命離不開水,水就是城市進步的密碼。在市府積極推動各項工程及政策過程中,同時注重工程品質、創新兼顧質感、美感、可及性及耐用度,將桃園市打造成一個「好水質、好韌性、好休憩、好智慧」的宜居城市。(圖/桃園市政府水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