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約投資58億 農業交流會攜手臺農深耕未來

第一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大會在漳平舉行。(圖/主辦方提供)

第一屆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大會在福建龍巖漳平市舉辦,活動期間自10月23日至10月27日。以「深化兩岸農業交流,攜手共創美麗鄉村」爲主題,針對近日出臺的《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政策爲農業交流活動指標,期望能攜手臺灣農業融合發展。

大會開幕式於日前(24日)上午舉行,集結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國臺辦經濟局局長張世宏,國臺辦綜合局局長孫升亮,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福建副省長常斌等官員或代表出席參與,並邀請28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及9個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管委會代表、農業方面專家學者以及臺灣的業者和在陸創業的臺商代表近500人蔘與。

張志軍表示,漳平與臺灣農業交流往來密切,聚集許多臺胞、臺農於此地。因此,更是希望能透過大會搭建交流平臺,持續努力爲臺胞臺農營造優質的產業發展環境,以徹底落實《意見》政策的實際措施。他也提到臺灣在農業研究發展方面已有高度專業化的優勢,他有堅定的信心若能共同朝科技創新、綠色農業融合發展,再結合農業研究機構、電商平臺等產業的交流,必能拓產多元的商機並推動產業升級。

福建近年來一直朝成爲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努力,福建副省長常斌表示,期望看到兩岸人民深入交流、互鑑,結合各自的優勢資源,發展創新。大會即是一個難得可貴的契機,因此在活動中也進行了對臺農業合作專案簽約儀式,主要針對臺灣優質農產品種植、加工、銷售即服務等領域融合開展。總計簽訂25項專案,總投資金額58億元人民幣。

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圖/主辦方提供)

早在1995年就有臺灣茶農至漳平考察投資,因漳平位處高山盆地,平均海拔780米,年平均氣溫17.3攝氏度,屬於溫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緯度、海拔、氣候、溼度、土壤等條件與臺灣阿里山相似,適合種植烏龍茶。所以在2006年「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成立,目前園區已入駐82家臺企、臺農600人,打造出48個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核心區永福鎮已成爲臺商個體戶在大陸臺資最密集的鄉鎮。園區在衆人的努力下,開創辦理臺胞林下經濟不動產權證書、「茶樹抵押」貸款,並攜手兩岸農業專家制定臺式烏龍茶標準等一系列首創發展模式。自2016年起連續7年帶領園區在全大陸28個臺創園區建設考覈中,獲得第一名榮耀,也讓「大陸阿里山」成爲福建農業交流示範標準。

在爲期4天的大會中,進行了一系列產業對接座談會,也讓來賓實地參訪臺灣農民創業園、上杭縣客家族譜館、上杭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永定客家土樓。深入地理解龍巖市、漳平市努力深耕閩臺融合的建設及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