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打非豪華車款 臺灣電動車 跨入大衆化時代

市佔率最高的豐田汽車,在臺灣市場導入首款純電休旅車bZ4X,開始對一般大衆銷售,也宣告臺灣開始進入大衆化電動車時代。圖/業者提供

臺灣電動車銷量

過往給人高不可攀形象、豪奢品牌專屬的電動車,如今隨着市佔率最高的車商豐田,5月在臺灣上市第一款純電休旅車bZ4X,宣告臺灣的電動車開始走入大衆生活的時代。

在豐田之前,其實已有不少非豪華品牌車商敲過電動車市場的大門,早在十年前起,三菱的微型電動車i-MiEV、日產Leaf第一代車款,豐田微型電動車iQ、電動休旅車RAV4 EV,都曾引進到臺灣市場,就連自主品牌納智捷也開發過多款電動車產品。

然在當時電動車技術,特別是電池技術尚未臻成熟,加上幾乎沒有充電樁等基礎建設的環境下,車商根本不敢向一般大衆販售,因此這些電動車「先行者」幾乎都投入政府的先導運行計劃運營,或是公務車採購標案採用。

近兩年隨國際風向轉變,各國陸續訂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臺灣政府也在今年宣示新車電動化2030年30%、2035年60%、2040年100%的政策目標進程,堅定車商引進電動車產品的信心。

過去最讓車商、消費者詬病的基礎建設問題,近來可以看到政府積極看待的態度,包括臺電開始釋出電動車充電離尖峰價差的辦法、簡化充電設施請電的流程,中油盤點各加油站增設電動車充電樁等。

民間對於電動車充電服務的投入也明顯增加,除車商之外,陸續有Yes!來電、EVALUE、noodoe、EVOASIS等民間業者,積極在各地布建充電樁,甚至還有U-Power等新崛起的業者,投入更高階的快速充電設施,讓電動車整體用車環境更爲便利。

除了使用環境面的友善化轉變,產品面的進步,也是促使電動車時代加速來臨的關鍵。過去電動車給人高不可攀的印象,是少數豪華品牌專屬,是有錢人炫耀環保形象的工具;現隨電池成本下降,與相關技術向下滲透,電動車具備成爲一般人日常代步工具的條件,各非豪華品牌車商也開始推出全新電動車產品,性能、續航力均較過往大幅提升,以更具競爭力的CP值定價,積極敲開臺灣消費市場大門。

如今,臺灣電動車銷量每年翻倍增長,今年將達1.3萬輛新高,預估至2025年電動車市佔率將提升至近5%的水準;特斯拉Model 3在臺灣每月有交車千輛的實力,連市佔率最高的非豪華品牌豐田,也開始對臺灣市場投入電動車產品bZ4X,意味電動車要開始走入臺灣多數民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