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東數西算”佈局剛性約束,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加快建設

作爲中國式現代化的數字基座,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再次迎來重磅政策支持。

國家發改委、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五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綜合算力基礎設施體系初步成型。

《實施意見》明確,強化“東數西算”規劃佈局剛性約束,國家樞紐節點外原則上不得新建各類大型或超大型數據中心,進一步推動各類新增算力向國家樞紐節點集聚,將國家樞紐節點打造成爲國家算力高地。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實施意見》從優化佈局、調控建設進度等角度出發,明確了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線圖和時間表,既保持建設規劃的適度前瞻,又避免各地項目集中上馬帶來的重複建設、資源浪費等,有利於推動算力樞紐節點建設的規範持續發展,推動數字生態的完善和算力經濟的發展,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轉型和區域協調發展。

算力有效調度尚未完全破題

隨着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涌現,算力作爲基礎支撐,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算力是集信息計算力、網絡運載力、數據存儲力於一體的新型生產力,主要通過算力基礎設施向社會提供服務。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是以信息網絡技術爲載體,促進全國範圍內各類算力資源高比例、大規模一體化調度運營的數字基礎設施。

近年來,算力相關政策密集出臺。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將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的範疇;2021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佈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首次提出全國算力網絡樞紐節點佈局;2022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同意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8地啓動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並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羣,標誌着“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啓動。

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六部門對外發布《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算力規模超過300 EFLOPS,智能算力佔比達到35%,東西部算力平衡協調發展。存儲總量超過1800EB,先進存儲容量佔比達到30%以上,重點行業核心數據、重要數據災備覆蓋率達到100%。

國家數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啓動以來,國家樞紐節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算力資源東西分佈不均現象顯著改善,集約化態勢初步形成,但仍面臨五方面問題需要解決。

上述負責人介紹,一是國家樞紐節點區域性、結構性佈局還需進一步完善;二是算力有效調度尚未完全破題,三是網絡通道的傳輸質量、資費未能有效支撐東部數據業務西遷,四是算力與電力系統協同發展水平亟待加強,五是數據中心集羣安全防護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實施意見》明確,到2025年底,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綜合算力基礎設施體系初步成型,東西部算力協同調度機制逐步完善,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等多元算力加速集聚,國家樞紐節點地區各類新增算力佔全國新增算力的60%以上,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資源使用率顯著超過全國平均水平。1ms時延城市算力網、5ms時延區域算力網、20ms時延跨國家樞紐節點算力網在示範區域內初步實現。算力電力雙向協同機制初步形成,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佔比超過80%。

爲實現上述目標,《實施意見》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包括進一步推動各類新增算力向國家樞紐節點集聚,將國家樞紐節點打造成國家算力高地;以“結對子”方式推動西部國家樞紐節點與東部、中部城市建立跨區域算力資源調度機制,推動東西部之間形成規模化算力調度;深化行業數據和算力協同,實現數據可信流通,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國家樞紐節點構築全生命週期安全管控措施等。

強化“東數西算”規劃佈局剛性約束

《實施意見》明確,科學佈局、有序發展。加強通用計算、智能計算、超級計算等多元算力資源的科學佈局,提升國家樞紐節點各類算力資源的綜合供給水平。引導各類算力向國家樞紐節點集聚,國家樞紐節點外原則上不得新建各類大型及超大型數據中心,堅決避免區域間盲目無序競爭。

吳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強化“東數西算”規劃佈局剛性約束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在東數西算算力樞紐規劃下,目前我國的算力供給有了較大增加,基本可以滿足國內特別是東部地區的算力需求。政策要求數據中心上架率超過65%,中西部數據中心普遍低於50%。產業數字化有待發力,中西部現有機房容量已有冗餘,數據中心大規模建設將加劇供需錯配和競爭形勢,同質化競爭將進一步影響企業收益。

二是節能減排壓力,政策要求東部數據中心PUE小於1.25,西部小於1.2。2021年,我國數據中心的PUE平均爲1.5,節能降耗壓力較大。盲目上馬大型數據中心,或將因缺乏監管加劇能耗和碳排放。

三是技術方面的要求,國家政策和企業需求對算力樞紐的技術要求高,規模小、能耗大、技術更新緩慢的設施面臨淘汰,核心芯片和軟件產品主要依賴進口,新建成本較高,造成財政壓力。

應用爲先、提高效能是《實施意見》的基本原則之一,明確充分發掘重點行業算力需求,盤活存量算力資源,強化對新增算力建設需求的引導,探索異屬異構異地算力資源併網調度技術方案和商業模式,加大低成本、高品質、易使用的算力供給,切實提升計算資源的整體使用率。

吳琦認爲,算力樞紐下一步的重點在於從建設轉向應用,推動建設運營一體化,真正發揮算力對經濟社會的支撐帶動作用。因此,調結構、優調度、提效益、降排放是主要考慮目標。比如做好算力設施原有節點與新增節點的統籌規劃;確保“東數”有序“西算”,這要考慮異構算力適配和網絡調度的要求,計算效率和效益的要求;保障網絡傳輸和數據安全等。

在國家“雙碳”戰略下,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是長期任務。《實施意見》首次提出了“算力電力協同”。國家數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數字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算力與電力正在形成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新態勢。一方面,數據中心的高效運轉離不開大量電力支撐;另一方面,電力系統的平穩高效運行也離不開算力支撐。統籌算力電力協同佈局,有助於促進風光綠電消納和數據中心零碳發展,加快實現“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