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垃圾清運難題、扮靚鄉村的好代表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清晨,公路上還瀰漫着濃重的霧氣,一輛垃圾清運車從馱盧集鎮出發,經過街道,一路朝着村屯行駛而去。

每經過一個垃圾投放點,保潔工人都下車操作自卸式掛桶垃圾清運車。這時,一輛黑色小車停靠在後方,車上走下一名身穿灰色T恤、短頭髮、中等身材的男子,悉心指導環衛工人如何正確操作。

這名男子名叫李建強,是馱盧鎮繁榮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也是江州區的人大代表。近年來,他一直踐行人大代表履職爲民、建功家鄉的擔當使命,爲馱盧鎮人民羣衆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難題。

2021年10月,李建強和往常一樣,騎着先鋒服務“小電驢”穿街過巷開展巡查,經過社區的垃圾堆放點時,無意間聽到有居民小聲議論:“這個垃圾池要是挪走了該多好!”“堆放了幾天的垃圾好像一點都沒減少。”“確實很影響我們的居住環境的!”

李建強聽後,便把這件事情記在心上。空餘時間他就駕車走訪周邊村屯,與羣衆充分溝通,瞭解民情民意,得知每個村都存在着垃圾池堆放垃圾且清運困難的情況。

馱盧鎮下轄20個村(社區),是江州區面積最大的鄉鎮,共有6萬多人口,其中城鎮人口有1.3萬。2021年以前,馱盧鎮繁榮、新興兩個集鎮社區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大約有20噸,其他18個村(含雷州社區),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共15噸,全鎮每天產生約35噸的生活垃圾。

李建強說,當時,馱盧鎮的生活垃圾主要是由鎮上唯一一個垃圾處理中心即楞涼垃圾處理中心進行統一處理,但是每天處理的上限僅爲8噸,要想將全鎮的生活垃圾清運完畢難於上青天。

每天鎮上、村裡垃圾池堆放的垃圾都在增加,但又不能完全清運,勢必嚴重影響羣衆的生活環境,羣衆怎麼能沒有怨言呢?看着如此龐大的生活垃圾處理量,作爲人大代表,李建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農村的人居環境不能比城裡差!”李建強思考,如果成立一個能夠包攬清理全鎮農村生活垃圾的保潔公司,那麼農村生活垃圾“不落地”的難題不就解決了嗎?於是,他以人大代表的名義,向馱盧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意見建議。

經過馱盧鎮黨委、政府研究討論,決定以黨建爲引領,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爲目標,以大力開展人居環境衛生整治爲抓手,將成立保潔公司的事項提上日程。

2022年,馱盧鎮繁榮社區與新興社區合作,共同出資50萬元,成立了崇左市江州區繁榮保潔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潔公司”),併成功申請列入了黨建標杆壯大村集體經濟領航項目。

馱盧鎮20個村(社區)紛紛響應,黨員羣衆積極結合“三清三拆”及秸稈禁燒工作,開展人居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村民們將村口的垃圾池全部剷除,取而代之的是保潔公司投放到村屯沿路的一個個綠色垃圾桶,一場農村生活垃圾“不落地”的“革命”,從集鎮開始向周邊村屯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經過兩年的發展,保潔公司的員工增加到30名,有自動清運車7輛,電動保潔車20輛,業務範圍也隨之擴大,涵蓋了集鎮居民區、商鋪、學校、企業、各村屯以及左江華僑農場。

“現在我們繁榮保潔公司的垃圾日處理量達50噸,今年春節期間的垃圾日處理量高達150噸。”李建強欣喜地說。

如今,馱盧鎮不僅探索出一個符合實際、管理有效、羣衆滿意的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鎮運”新模式,還走出了一條集體受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新路子。2023年,保潔公司的收入達50萬元,新興、繁榮兩個社區集體經濟分紅收入分別突破5萬元。

截至今年5月份,馱盧鎮20個村(社區)已有89個自然屯實施農村垃圾“村收鎮運”模式(除13個空心屯外),參與率達88%,較去年增長6%。(黃國書、劉海媛、陸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