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蔡紋萍/女孩有點傷

女孩有點傷。圖/陳完玲

女兒在睡前談心時聊起,球隊的五年級學姊L練球時哭了,起因是教練要集合大家時,同學K呼喚催促尚未準備好的L:「喂,快點!教練在喊了,要集合了。」但L不悅地怒斥:「煩耶!不要叫、不要管我啦!」K一臉錯愕地離開,接着是兩兩一組對打時間,女孩們紛紛退避三舍,沒人想跟L一組,L就哭了。女兒語氣高昂地轉述K對其他人說:「幹嘛哭!是她太玻璃心。」我從女兒態度裡讀出她的認同。

我打斷女兒問她是否也這麼想?想教她不該對別人的傷心落井下石,那不是玻璃心,請她角色互換、將心比心:「如果是妳呢?如果沒人要跟妳一起……」女兒默聲,突然帶着怒氣哽咽地回:「有哇!我也有過啊!」

這一夜,她哭了好久。

我先是驚訝,接着感到心疼又沮喪。自責像水面的漣漪一圈又一圈,我竟沒聽她說起過。她在獨自經歷這些時刻的委屈,身爲母親的我完全不知她那些無助心情,沒能馬上給她正能量,或一個溫暖的擁抱都好。我們這麼親密,我卻什麼都不知道。抱着她輕問:「回家怎麼都沒說呢?怎麼不跟媽媽說呢?」女兒回:「因爲回家就忘了。」我心裡五味雜陳。

女兒說,她剛進球隊時,練球要放球具袋,會被同年級的隊員大聲說:「喂!妳不要放在我們這邊。」因爲那些彼此熟識的女孩們要放一起。當兩兩一組對打時,女孩們也不願和她一起,因爲她是新生,個頭小、實力弱、球技不佳,就這樣落單了。

女兒一口氣泣訴完過去這一年多發生的,女孩們之間的不友善態度和話語,她不能理解爲什麼,覺得受傷,不知該怎麼迴應。她的小腦袋瓜對自己問了又問:怎麼會這樣?想了又想:該怎麼迴應不友善不禮貌的人?我心裡忖度着,這個成長路上的難題,人際關係的糾葛、小團體與同溫層、拉攏與排擠,不過是升上中年級,我們竟開始要涉入這道題了。

我也回想起L,平日在球隊裡態度喜怒無常、講話直來直往,對其他球員偶有頤指氣使的小脾氣。先生去看女兒打球時也曾撞見她對女兒的不友善態度,屢次揮舞球拍示意女兒去撿球,或對打時球沒接好就變了臉色。

任職高中導師快二十年,我看過好多女學生同儕之間的爲難和創傷:成績比較、容貌焦慮、盲從追隨、攀附結黨,不論教室裡或網路上的各種謠言傳話或鍵盤冷言的誤會猜忌,進而演變成爭執叫囂敵對,然後女孩們或許從大人及媒體看到學到的,實力不一定有、但氣勢一定不服輸的模式,覺得敢大聲敢嗆就對了。

總是這樣,女孩有點傷,要嘛傷人、要嘛被傷。可是真的不該是這樣。我以爲溫良恭儉讓仍應是多數人期待的社會本質,女孩們該學會的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實力成績這回事永遠比的是自己的視野。魯迅這麼說過:「我以爲別人尊重我,是因爲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爲別人很優秀。」我會這麼回答並繼續這樣教育我的女兒和我的學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