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名人堂】李奕萱/鎖住時光的滋味──北投的國臺語電影

臺灣曾有好萊塢?近年電影《阿嬤的夢中情人》、音樂劇《臺灣有個好萊塢》、漫畫《女伶回憶錄》等作品陸續問世,愈來愈多人知道臺語電影在北投有一段風光到沒落的歷史,不過可能比較少人知道,電影與北投還有更多淵源!

1950年代臺語片熱潮崛起,北投既有溫泉旅館又有北投公園、地熱谷等景點,儼然是拍攝地首選,統計當時一千五百多部臺語電影,有三分之二都孕育於北投。那時劇組一起睡旅館通鋪、吃大鍋飯,緊急趕路則麻煩「限時專送」機車載客,十幾二十天就得拍完一部片,緊湊又鮮活的日常,寫下影史的璀璨一頁。

1970年代,受到國語政策、白色恐怖、彩色電影趨勢的多方影響,臺語電影逐漸沒落,國語電影漸成主流,北投依然是產製的重要一環。成立於1933年、於1951搬遷至北投復興崗的「中國電影製片廠」持續生產愛國片外,北投「小坪頂」因坐擁紅土地、草原與山陵,能遠眺淡水河,成爲衆多古裝、武俠電影、八點檔連續劇的拍攝地點,熱鬧時一日最多會有七、八個劇組尬戲。

北投眷村「中心新村」對面是新民國中,學校成立以前該處曾爲一片樹林,也是那段時期重要取景地之一!目睹武俠片演員吊鋼索、直擊各種大牌明星的記憶,至今仍爲眷戶津津樂道。

不同的政治脈絡、不同的語言,產生截然不同的作品,不過很有意思的是,到了現在,它們同樣具備一項珍貴的功能——還原北投當年的樣貌!《溫泉鄉的吉他》等臺語片保存了溫泉旅館、北淡線、蜿蜒巷弄的風貌,國語片也留下不少在地建物的倩影。北投山峸二手書店去年舉辦「舊北投與幸福牌繪稿展」,策展團隊繪製「周碧洋樓」的過程中,不確定該怎麼畫洋樓的玻璃大圓窗,一度相當苦惱,這時讓他們突破困境的,竟然是1987年電影《旗正飄飄》!

前陣子,輪到我和工作夥伴蒐集「北投空軍大樓」史料,那是少見以單棟建築爲主體的眷村,西洋式建築外觀相當典雅,可惜已經拆除,僅能靠老照片一窺當年風采。我們聊着該如何重現內外部樣貌,一位夥伴忽然提到由秦漢、林鳳嬌主演的《荷葉蓮花藕》拍過外景,我們一幕一幕找,果真找到了!室內怎麼辦?訪談中,又從前住戶口中得知,當初也有電影在內部取景,鈕承澤爲主演之一的《香蕉天堂》,就曾把二樓大廳改造成辦公室!

如今北投影業興盛度不比當年,但因風貌、建物特殊,時不時仍會成爲拍片地點,舉凡《一把青》、《通靈少女》都在北投取景過。這幾年我除了做文史、採訪工作,也斜槓影視業,時常從北投到市中心開會,聽着這些故事,我腦中偶爾浮現奇想:如果這裡還是電影重鎮,會不會反而是其他人要過來開會呢……儘管這個漫天空想無法達成,但光是看見影視如何留下在地風貌,在幾代人的記憶中閃耀,也足以讓心中的影視魂沸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