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力爭到2026年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12EFLOPS,存儲總量10EB

IT之家 6 月 12 日消息,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6 月 7 日印發了《青島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建設實施方案(2024—2026 年)》。

IT之家彙總《方案》所提出的目標如下:

到 2026 年,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基礎更加堅實、規模持續擴大、生態加速形成、賦能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更加明顯,國內外首創性、引領性、示範性作用進一步加強,打造世界級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

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構建包含“瀚海星雲”大模型在內的基礎大模型矩陣、以“問海”大模型和港口大模型爲代表的 N 個行業大模型和 X 個重點應用場景的“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體系。

建設關鍵要素支撐地,力爭到 2026 年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 12EFLOPS,存儲總量達 10EB。

建設頭部企業集聚地,將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成在全球彰顯海洋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把青島藍谷建設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算谷、智谷、數谷。

部分主要任務如下:

加強對人工智能數學機理、高級機器學習、混合專家模型技術(MoE)等前沿基礎理論研究。

圍繞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構建、訓練、優化等環節和大模型可解釋性等關鍵技術開展攻關。

對海洋數字孿生、海洋多模態智能計算等前沿交叉技術進行重點突破。

加強對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等關鍵器件的基礎研究,重點突破新材料、新架構、新工藝、新器件等“卡脖子”技術。

發展量子計算等人工智能領域前沿技術,引導全市優勢單位加強國產軟硬件協同創新,加強兼容適配,加快構建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應用的全棧國產化技術體系。

與海洋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頭部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形成創新聯合體,打造一批重點實驗室、人工智能創新平臺。推動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創新發展。

加快建設海洋領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海底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統籌通算、智算、超算一體化推進,實現算力擴容提質升級。

積極適配並部署自主可控的國產化芯片,推動國產算力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的創新性發展和規模化應用。

加快建設青島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佈局全市算力“一張網”,提升算力雲服務能力,促進邊緣算力協同部署,提高算力利用效率。爭創國家超算互聯網青島樞紐節點,積極融入和服務山東算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