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院人民陪審員制度適用風波:“優等生”滑落爲“差等生”?

青島中院,正陷入一場法律界的輿論風波。

事件源自11月18日晚,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原行長王業的母親公開發聲,稱王業案正由青島中院召開庭前會議,王業在此期間要求案件組成人民陪審員在內的七人合議庭審判,但青島中院合議庭甚至並未聽完王業及辯護律師的陳述理由,即直接駁回申請,並不讓王業及律師再就此發言。

青島中院駁回王業關於組成七人合議庭的申請、並不讓王業及律師進行完整發言的理由非常簡單粗暴:合議庭認爲,王業案不屬於“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而根據《人民陪審員法》第十六條規定,只有“社會影響重大”的案件,才需要組成七人合議庭。

青島中院作出的解釋,令法律圈一片譁然。

著名法學教授、2018年人民陪審員法草案的立法諮詢專家韓旭老師接受採訪表示:從涉案金額、先前媒體報道情況、當事人行政級別等多個角度來看,王業案明顯符合“社會影響重大”的認定標準。韓教授甚至在微信朋友圈發表感慨:

“如果王業案不組成七人合議庭,那七人合議庭留給誰用?”

1、爭議漩渦中的青島中院

原本是陪審制度的“優等生”?

對於因前述舉措而廣受法律界質疑的青島中院來說,“人民陪審員”“七人合議庭”這些詞彙,應當並不算陌生。

走進青島中院大門,右手邊宣傳照片牆上,即有關於“人民陪審員參審”的整版介紹。宣傳欄中,赫然載明“積極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推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的貫徹落實”等標語,引人注目。

事實上,青島中院與人民陪審員制度的“緣分”,還遠不止此。

2021年9月14日,青島中院官方網站發佈了一則名爲《關於印發〈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的消息,其中涉及的《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工作實施意見》,實際早在2015年9月30日就已制定。

該《通知》顯示,2015年青島中院出臺這一文件的背景是:“根據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策部署,我院(青島中院)被確定爲全國50個參加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法院之一和山東省唯一一個參加改革試點的中級人民法院。”也就是說,中央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15年在山東省16家市中級人民法院當中,唯獨選擇了青島中院作爲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的“排頭兵”。

而此時,距離2018年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正式頒佈施行,尚有三年時間。

青島中院對於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應用,不僅在時間上比《人民陪審員法》出發得更早,應用範圍上其實也探索得更遠。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工作實施意見》第十三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第一審案件,原則上應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審理:……(二)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案件;……”

而三年後出臺的《人民陪審員法》第十六條第(一)項是這樣規定的:

“人民法院審判下列第一審案件,由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七人合議庭進行:(一)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社會影響重大的刑事案件;……”

由此,同樣是可能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甚至死刑的案件,2018年頒佈的《人民陪審員法》尚需要附加“社會影響重大”這一條件纔可由人民陪審員參審;而根據青島中院自身頒佈的《實施意見》,在青島,此類案件不需要社會影響重大,原則上也應由人民陪審員與法官共同組成合議庭審理。顯然,王業案作爲指控金額巨大的職務犯罪案件,完全符合這一標準。

但似乎,青島中院在決定王業案的合議庭組成人員時,完全忽略了其自身此前發佈的這一規定,哪怕該規定在2021年還被該院官網再次發佈,並現行有效。

2、申請組成七人合議庭,

是“真無聊”還是“真需求”?

針對王業提出組成七人合議庭申請的必要性,法律界同樣議論紛紛。

有人認爲:對於職務犯罪案件而言,是否組成七人合議庭對結果並無太大影響,幾乎“於事無補”;以韓旭教授爲代表的另一方觀點則認爲:“‘七人合議庭’模式是司法民主的體現,具有較爲廣泛的代表性,有助於實現司法公正。”

從制度本身設計來看,人民陪審員在案件評議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陪審員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七人合議庭審判案件,對事實認定,獨立發表意見,並與法官共同表決。”

該法第二十三條則規定:“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青島中院的《實施意見》第二十七條也規定:“人民陪審員應當全程參與合議庭評議,在案件評議過程中獨立就案件事實認定問題發表意見並進行表決。”

也就是說:假如王業案組成七人合議庭,對於王業案中存在爭議的事實認定問題,法官和人民陪審員共有7票,倘若4名人民陪審員認爲王業並未受賄,3名法官認爲王業受賄,法官應服從人民陪審員對於事實的判斷,合議庭應認定王業不構成該指控事實。

在職業法官是否能在監委辦理的職務犯罪案件中保持公正立場飽受質疑的當下,期待人民陪審員作爲案件“新鮮血液”爲審判注入活力,或許不僅是王業正尋求的“一線生機”,也是《人民陪審員法》立法者們的初衷之一。

同時,王業案此前流出的消息顯示,王業案的主要爭議,關乎金融、會計、股票、房產等諸多專業問題。

而根據最高院頒佈的《人民陪審員法》司法解釋第三條第三款,“因案件類型需要具有相應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可以根據具體案情,在符合專業需求的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

這意味着,如果案件中存在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民陪審員作爲合議庭成員,將反過來幫助合議庭中包括法官在內的其他人員理解許多晦澀難懂的專業問題。

尤其是,遍覽青島中院官方公佈的2019年10月選任的人民陪審員名單,即會發現其中確實存在大量與羣衆對於“人民陪審員”刻板印象並不相符的極專業的人士,如:

“青島市保險行業協會部門副主任,研究生學歷;渤海保險公司青島分公司客服部經理,本科學歷;海運總公司大舜房產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本科學歷”

此類人士,對於金融、財會方面,或許具有遠超現有合議庭成員的理解。

更有甚者,該名單中,還列有如下姓名:

“馬衛東、博士,青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李湛,中國海洋大學法政學院主任;李響,青島科技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法學教授。”

故,不僅在事實判斷方面,即使在法律適用問題上,也難說青島中院的職業法官與人民陪審員之間,究竟誰更專業。

3、出臺《人民陪審員》的幕後功臣,

爲何不執行法律規定?

《人民陪審員法》於2018年出臺後,法治網曾刊載一篇重磅文章,名爲《聚焦人民陪審員法六大看點關注人民陪審員制度》。

該文開篇提到:

“人民陪審員,因其在弘揚司法民主、促進司法公正、強化司法監督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被人民羣衆形象地稱爲‘不穿法袍的法官’。4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陪審員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自公佈之日起施行。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陪審員制度的專門法律,它的頒佈實施,對保障公民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民主權利、提高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5月以來……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和青島嶗山區人民法院分別作爲市、區試點法院,探索出許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攻克了不少重點難題,促進了人民陪審員法的立法進程。”

據此,青島中院不僅是人民陪審員制度的試點法院,更是《人民陪審員法》出臺的重要功臣,其作爲司法機關,反過來促進了該法的立法進程,爲立法內容提供了先進經驗。

2018年《人民陪審員法》頒佈之後,青島中院也仍未落後。

前已述及,該院在2019年10月,仍選任了一批共計328人的人民陪審員。這一舉措實際上並不普通。

因爲根據《人民陪審員法》第十九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需要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的,在其轄區內的基層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也即原本按照規定,青島中院作爲中級人民法院,本無需確定其自身的人民陪審員名單,僅從基層抽取即可滿足審判需求。但據光明網公開報道,青島中院“敢爲天下先”,選擇成爲“山東省首家有人民陪審員的中級人民法院”。

而正是這樣一家5年前仍走在制度推廣前沿的法院,如今竟因拒絕適用人民陪審員制度而陷入輿論漩渦,不免令人感慨唏噓。

4、尾聲

今年(2024年)1月31日,現任青島中院院長張正智在青島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中,就青島中院適用《人民陪審員法》情況報告稱:

“(青島中院)落實人民陪審員法,人民陪審員參審案件8740件,有力促進司法民主。”

不知在即將到來的2025年“兩會”,張院長作工作報告時,是否還會再提此事?

備註:文章轉載自公衆號“李進律師”,作者爲“青島視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