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張天昊:動手實踐與榜樣力量,爲青少年科技創新賦能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在11月18日由中國經營報社與中國三星聯合舉辦的“科技·點亮夢想——中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研討會”上,清華大學核研院助理研究員張天昊分享了個人成長經歷,生動詮釋了實踐對於青少年創新成長的重要意義,並就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性與前景展開了深入探討。
動手實踐 點燃青少年科技創新興趣與創造力
“科技創新的種子,往往在動手實踐中悄然萌芽。” 張天昊說道。在發言中,他回憶了自己青少年時期參與科創比賽和科研項目的經歷,這些實踐活動深刻改變了他對科技的認知與理解。“每一個項目的背後,都是一次對現實問題的深度思考。”他表示,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他不斷感受到科技作爲改善生活和解決難題的強大力量。
張天昊強調,實踐爲青少年提供了探索世界的直接途徑,能讓他們直觀地感受到科技如何塑造我們的生活。“動手實踐不僅能提升專業能力,還能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和興趣。”他補充道,這種親身參與的經歷能夠幫助青少年培養解決問題的信心與能力,爲他們未來在科技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理論與實踐 不可或缺的雙引擎
在談及科創教育時,張天昊特別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他指出,動手實踐固然能帶來豐富的體驗,但如果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創新可能流於表面。張天昊認同其他多位與會專家的共識,科學理論是指導實踐的重要基礎,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使創新活動更有方向性和深度。
以清華大學的課程體系爲例,他提到“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模式,通過引導學生親手設計和實施解決方案,不僅讓他們掌握了科技背後的原理,還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強化理論的理解。 “理論通過實踐變得鮮活,實踐因理論支撐而深刻。這種模式不僅提升了創新能力,也讓學習更有趣和富有成效。” 張天昊說道。
此外,他還提到,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理論和實踐的偏好各有差異。有些學生擅長通過理論思考深化理解,而另一些則更傾向於通過動手實踐獲取經驗。因此,教育者需要因材施教,既不能忽略理論的重要性,也應當通過實踐幫助學生強化學習效果,指導青少年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
拓寬視野 關注全球科技前沿
除了理論與實踐,張天昊指出,關注科技前沿是激發青少年探索慾望的另一關鍵因素。他回憶起小時候的一次難忘經歷。父母曾帶他去北京科技館,那裡的互動展示和實際體驗讓他第一次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力量。“科技館讓抽象的理論變得生動鮮活,點燃了我對科學的熱情,也開啓了我探索科技的旅程。”他深有感觸地說。
“相比於過去,如今青少年開拓視野的方式更加多元。”張天昊表示,人工智能、機器人等前沿領域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拓寬了創新的邊界,爲青少年提供了無數探索與嘗試的可能性。“當代青少年不僅要學會思考和創新,還要有全球視野,關注科技領域的發展趨勢。”他說道。然而,他也提醒,在信息化時代,青少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存。互聯網雖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也夾雜着大量質量參差不齊的信息。一些僞科學內容,比如虛假的科學實驗視頻或誇大的技術謠言,可能誤導青少年的判斷,甚至影響他們對科學的正確理解。
對此,張天昊建議,科普教育不僅要傳播知識,還要引導青少年培養批判性思維和信息篩選能力。他強調:“只有具備辨別真僞和提煉精華的能力,才能在海量信息中抓住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在張天昊看來,拓寬視野的意義不僅在於知識的增長,更在於對未知領域的探索熱情。“青少年應在現代多樣化的學習平臺中不斷開闊眼界,用獨立思考去探索未知的科技世界,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榜樣力量 潛移默化的激勵
張天昊在發言中特別強調,榜樣的力量是激勵青少年追求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他指出,通過觀看科普節目和紀錄片,瞭解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奮鬥歷程,青少年可以從中汲取力量,樹立遠大理想。
“榜樣的力量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的價值觀,激發他們對科學和國家的熱愛,並堅定他們投身科技創新的信念。”張天昊說道。他以《大國重器》和《開學第一課》等節目爲例,指出這些節目通過講述真實的科學家故事和國家重大工程背後的努力,讓青少年深入瞭解我國在科技領域的成就與潛力。這種深入的瞭解,不僅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還激發了他們對科技探索的熱情與嚮往。
張天昊進一步補充,榜樣的事蹟和精神爲青少年提供了前行的動力和明確的方向。他強調:“通過榜樣的感染力,青少年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科學的意義,從而堅定追求創新、奉獻社會的決心。”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