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者:世界越動盪 中俄越有必要加強合作

北京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院長吳大輝表示,世界越動盪,中俄越有必要加強合作。圖爲6月28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視訊俄羅斯總統普丁峰會。(摘自克林姆林宮直播視訊)

北京清華大學俄羅斯研究院副院長吳大輝1日解讀6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視訊高峰會發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的聯合聲明》,強調兩國元首在《聯合聲明》爲雙邊關係發展未來做出頂層設計,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注入新時代內涵,在新起點擘畫新世界格局,世界越動盪,中俄越有必要加強合作。

吳大輝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中俄關系的穩固度再次體現在《聯合聲明》當中雙方強調「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雙方商定,將繼續開展元首互訪和兩國政府各層面交流。雙方特別指出,願進一步深化兩軍合作,開展兩軍領導定期會晤,擴大聯合演訓數量和規模,加強兩國戰區軍兵種交流,完善軍事合作的法律基礎,拓展軍事教育領域合作。

吳大輝稱,可以想見,在個別國家鼓吹大國競爭對抗,信奉零和博弈,國際關係中的強權因素不斷擡頭的後疫情時代,中俄兩軍的軍事合作及在全球層面的戰略協調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吳大輝說,後疫情時代,中俄元首進一步聚焦具體領域的雙邊務實合作。《聯合聲明》給出了從貿易、能源、財經,到資訊通信、航太航空、科技創新;從跨境過境運輸界河管理、北極可持續發展,到「一帶一路」和「大歐亞夥伴關係」對接等諸多領域的合作清單。

吳大輝認爲,兩國元首對當今戰略安全形勢做出判斷,均認爲必須構建更加公正民主的國際秩序,雙方需加強對外政策協調;強調脫離聯合國國際法的所謂「體系」和「秩序」都是小圈子,強調共同維護以聯合國爲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反對利用疫情問題謀求地緣政治利益,支持世界衛生組織抗疫鬥爭中發揮中心協調作用。

中俄兩國堅決支持對方的合理性政治倡議:中方支持俄方最先提出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峰會倡議;俄方積極評價中方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俄方支持中國舉辦冬奧、冬帕奧;俄方支持中方《全球資料安全倡議》,超越了美歐排他性價值理念。

吳大輝強調,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積極尋求在亞太和歐洲部署中導武器,增加了國際和地區安全風險。此次會晤,兩國元首向世界清晰地傳達了中俄的共同關切:中導條約失效不意味着美國可以在中導部署問題上爲所欲爲。

吳大輝提醒,很多西方媒體將關注點放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延期上,尤其是第九條:「如出現締約一方認爲會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針對締約一方的侵略威脅的情況,締約雙方爲消除所出現的威脅,將立即進行接觸和磋商。」有評論認爲,此次會晤意味着中俄關系不是結盟關係,但已超越同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