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看兩岸》讓日常重回日常

陸生訪團遊覽清水斷崖。(作者提供)

二零一九年末、二零二零年初左右,一場肆虐全球的傳染病快速且無聲地蔓延,本是日常的種種,變成奢求。在新冠疫情爆發前兩岸官方和民間不同種類、包羅萬象的相互來往,有的戛然中止、有的轉爲線上。疫情過後,看見中國大陸的交換生已經可以來臺灣就讀,也開放陸配親屬來臺,而在七月中旬,五所中國大陸的大學組團來臺灣參訪並和多所國立、私立大學交流,如同馬英九前總統說的:「渾然天成,欲罷不能」,在現場的我確確實實的感同身受。

這故事要從民國一一二年七月十五號說起,一場作爲今年三、四月和平之旅的回訪旅程,在桃園國際機場入境大廳的大門開啓後,開始了!這趟旅程中,我擔任陪伴着北京大學同學的隊輔,十分期待這次的交流。整趟旅程中讓中國大陸的同學們對臺灣的人文、歷史、地理、美食有不同層面的認識與瞭解。

我想,他們最難忘的,肯定是在天母棒球場看味全龍對決中信兄弟。多數臺灣人對棒球的熱情與癡迷,可不是口說無憑,像是各式加油口號:便當便當(閩南語),「揮棒落空」、水果滷味,「Double Play」,以及各個對個別球員編寫的加油口號,又或是在場邊的啦啦隊和觀衆席不分男女老少都會一起跳應援舞,想必在這次的比賽中大陸同學們都感受到了。

如果大陸的同學有機會,來看看世界棒球經典賽時的臺中洲際棒球場,只要是中華隊的比賽,那氣氛可說是相當震撼,久久不能忘懷。

除了看棒球之外,也去了蘊藏滿滿中華文化寶藏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及開放式的博物館-大稻埕。在故宮博物院,當隊伍向前移動時,仍有少數同學依然在原本的展櫃前停留駐足,專注地欣賞眼前的展品,入迷到沒有察覺隊伍已經遠去,我想這就是中華文化的魅力,大家流連忘返的樣子,想必每位同學都有所收穫。

陸生在天母棒球場。(電視畫面翻攝,作者提供)

在大稻埕欣賞當時繁華的街道和建築,也參訪當地信仰中心臺北霞海城隍廟,穿越時空體驗當時在地風情!

這趟旅程去到最遠的地方是花蓮,參訪了有臺灣十大最美大學之稱的國立東華大學,也在圖書館的頂樓看見了著名的自然天氣景觀雨瀑布,搭配後方的山巒和雨瀑布分隔線前的耀眼陽光,真是美不勝收。另外,也去了大名鼎鼎的九曲洞及臺灣十大地景之一的清水斷崖,九曲洞身處太魯閣峽谷內,緊緊依靠着高山深壑,旁邊湍急的立霧溪,以及兩岸雄偉且陡峭的大理石山壁,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實在嘖嘖稱奇。

而清水斷崖顧名思義一整排接近九十度的崖壁直聳聳的插入海中,不論遠觀還是近看,搭配清澈的海水,樂不思蜀。大陸同學們手中的相機喀擦喀擦地拍不停,看來這趟花蓮真是不虛此行。

說到美食,既然都來到花蓮,一定要去著名的東大門夜市,不僅讓大陸同學品嚐各式臺灣小吃,也順道品嚐原住民美食。雖然去夜市前已經先吃過晚餐,但到了夜市後大家像是有了第二個胃,買了許多小吃,甚至離開時手上也都是大包小包的夜市小吃。

陸生在東大門夜市。(作者提供)

這些疫情前的日常,在已經陸續解封的今日,本該是陸客還能在臺灣自由行,或是大陸來臺就讀的學位生沒有中斷前,再熟悉不過的日常了。每個縣市的著名景點、古蹟、小吃,都是來臺旅遊或就讀的大陸朋友能說走就走的。

單純的日常旅行,不僅能發覺臺灣的人文、歷史、風景等,去那些極具盛名的觀光勝地旅遊。或許兩岸政府可以放下歧見,讓更多大陸朋友親自來認識臺灣這塊美麗的島嶼,讓更多臺灣人能親自和大陸朋友接觸、對談,讓日常重回日常,使兩岸人民可以更加了解彼此,唯有雙方多加交流,兩岸纔會自然地友好。(高唯恩/國立中正大學數學系、大九學堂三期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