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第2劑將開打 專家傳授心肌炎監測妙招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蔡適吉。(陳人齊攝)

青少年第2劑BNT疫苗將於20日開打,爲避免青少年接種mRNA疫苗後容易出現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副作用,心臟科醫師建議,家長可在接種後7至14天內利用血壓計監測,一旦在休息時測量到超過90mmHg,都應立即就醫。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建議,心肌炎、心包膜炎易發生於年輕男性,接種BNT疫苗後28天內,如出現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心悸、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等症狀者,都應立即就醫。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副主任蔡適吉指出,由於青少年族羣爲接種mRNA疫苗後心肌炎、心包膜炎的好發族羣,因此接種後14天內除上述症狀需特別注意外,也應進行規律的血壓監測,建議家長可在家中準備血壓計,方便孩童在家監測。

蔡適吉表示,心肌炎、心包膜炎的早期症狀包含心跳偏快,一般人休息時的正常血壓約介在60至80mmHg之間,因此若在休息時測得90至100多的數值,就得特別當心,有可能是心肌炎、心包膜炎的早期病徵。

蔡適吉也建議,如經診斷爲心臟衰竭第三級、第四級的病患,也不建議接種mRNA疫苗,如要接種必須先與醫師討論,確認病況穩定後才接種,不過確診有心臟衰竭的病患,通常伴隨着三高、心臟相關疾病,屬於感染後容易重症的族羣,仍強烈建議接種新冠疫苗、流感疫苗預防。

蔡適吉也提醒,心臟衰竭早已不是55歲以上中高齡人士的專利,近年來發現55歲以下族羣也有4%的機率罹患心臟衰竭,而年輕族羣因身體耐受性良好,若等到出現症狀時才就診,通常都較晚,平時可多加註意是否出現疲倦、咳、喘、水腫、無法平躺等症狀,若有心臟疾病家族史、三高、心臟相關疾病,都是高危險羣,應儘速就醫。

新光醫院表示,爲提升民衆對心臟疾病以及心臟衰竭的認識,即日起至12月17日於院內心臟內科門診候診區展出衛教牆,邀請民衆於展期間一同參與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