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女性病低齡化 梅毒病例10年爆增53倍

國教行動聯盟於今(15)日邀請三黨立委、醫界與學界代表召開記者會,揭露我國青少年性病問題已達警戒程度,呼籲政府重視與解決問題。(李侑珊攝)

國教行動聯盟於今(15)日召開記者會,揭露我國青少年性病問題已達警戒程度。依照調查數據顯示,15到19歲女性感染梅毒病例在近10年間激增53倍,從2014年4例暴增至2024年211例;淋病病例也呈6至7倍增長,且低齡化趨勢明顯,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根據統計,10到14歲女性淋病病例自2018年起增長近6倍,2023年達41例(2024年33例),遠高於同齡男性的4例(2024年7例)。15至19歲羣體中,男性淋病病例從2012年111例增至2023年756例(2024年692例),女性則從26例增至222例(2024年176例),增幅均超過6倍。

國教盟表示,更令人憂心的是,2020年疫情後,多項青少年性健康計劃陸續停擺,包括2020年7月起的大專校院性教育計劃、2021年8月的高中以下性教育計劃,以及2023年12月的衛福部青少年性健康促進服務計劃皆已終止。

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呼籲,立即啓動青少年性健康防治計劃,強調需要跨部會合作、制定中央家庭教育政策,並建立本土化性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王瀚陽強調,這些數據顯示的不僅是公共衛生危機,更可能因延遲就醫導致不孕,進而加劇少子女化問題。

民衆黨立委陳昭姿指出,臺灣社會對性病的污名化和偏見,使許多人不敢就醫。青少年性行爲雖無法完全禁絕,但應及早提供正確的性病防治和避孕措施資訊,從教育體系和家長着手,強化相關觀念。

對於現今網路資訊氾濫的情況,國民黨立委羅廷瑋特別提醒,許多網紅和意見領袖(KOL)的性觀念傳播需要關注,建議政府應重視社會教育,提醒網紅承擔社會責任,並尋求合作管道,傳遞更正確的性教育觀念。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說,不應讓青少年因性行爲感到過度驕傲或羞愧,因爲這種隱晦不談的態度,可能導致錯誤知識的傳播,增加感染風險.建議透過學校及家長教育,協助青少年建立正確的性知識。

國教盟爲此也提出三大具體訴求:一、由衛福部與教育部跨部門合作,啓動涵蓋性騷擾、性侵害、性病防治等議題的青少年性健康計劃;二、制定中央家庭教育政策,提升家庭性健康教育資源;三、訂定本土化性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設計符合臺灣文化的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