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定律”有多可悲?底層家庭的家長,普遍認可孩子做3種工作

所有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出生,對於那些出生在富足家庭的子女來說,經濟基礎和資源背景,往往註定這些人能夠先一步贏在起跑線上。

而對於普通家庭的子女而言,家長能給予的幫助有限,因此更需要同學們付出更多的努力,靠自己的雙手爭取到自己想要的未來,甚至改變自己作爲普通人的命運。

都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就算是普通家庭的子女,家長也會盡其所能給學生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資源,在現實生活中,窮人家出身的孩子,家長往往更加重視學生的教育問題,因爲這些家長們都堅信一個道理——知識改變命運。

“窮人定律”引熱議:底層家庭的父母,普遍讓孩子從事這3種工作

對於這些家庭來說,不僅家長重視教育,學生往往也比較爭氣,正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些學生往往更能理解家長的不容易,而且也懂事的比較早,明白讀書學習是自己改變未來的唯一道路,沒有退路纔是不顧一切奮鬥的根源。

然而苦日子過多了,也導致一些家長催生出了一種執念,希望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的事情,可以由後代來完成,由此產生了一種“窮人定律”。

對於物質條件優越的家庭來說,學生選擇職業要麼看興趣、要麼看能否幫襯家業,而窮人家的孩子在做選擇時,多半會出於孝順心理聽從家長的安排。

比起高薪,這些家長似乎更執着於——希望子女選擇一個能改變命運的“體面”工作,據統計,底層家庭的父母,普遍願意讓孩子從事這3種工作。

首選就是公務員,公務員是鐵飯碗中的佼佼者,也是底層家庭父母眼中,最好的工作,甚至在一些觀念傳統的家長眼中:只有公務員纔是正經工作,其他沒有編制保障的工作,隨時會失業,都和無業無甚區別。

第二個就是事業編,事業編雖然待遇比公務員差一些,但相應的報考難度也會小一些,像醫生、教師都是家長比較認可的事業編。

底層家庭出身的學生,改變命運的機會遠比這三種選擇更多

一些家長對教師編制的執念之深,就算學生沒有選擇師範院校,家長也會在大學期間希望學生考取教師資格證,心底裡還是希望子女將來能有機會從事教師崗位的工作。

第三個職業是國企,現在的國企雖然沒有了編制之說,但在家長的傳統觀念中,國企的地位比私企高了不止一個檔次,不僅穩定,待遇也好。

像國家電網、中國菸草、鐵路局、五大銀行等等都是比較受歡迎的國有企業。雖然不少畢業生反映,一些國企崗位剛入職的時候收入並不高,但勝在補貼多、發展好,尤其適合像留在家鄉的畢業生選擇。

家長的執念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對於三無家庭的學生來說,想改變命運的機會有很多,如果是成績比較好的同學,能考入985名校,最不該錯過的機會就是選調生。

選調生是國家爲培養幹部儲備人才,而面向高等院校展開的公開考覈,選調生也算得上是985院校學生的一個優待,難度會比直接參加省考低許多。

普通院校的學生也不用氣餒,像三支一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能夠豐富自身閱歷,個別地區還有機會在兩年工作期結束後直接轉爲正式編制,屬於是苦盡甘來的一個好出路。

物質上的一時困頓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貧瘠,對於底層家庭出生的同學們來說,改變命運最重要在於兩點——一是抓住機會,二是把學習當成一生的事業,不斷進步才能成爲社會永遠需要的人才。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