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家庭和富人家庭互換身份後,結局怎麼樣了?我看到了某些真相

作爲普通人,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幻想富人的生活,不用爲錢奔波和勞累的,想買的東西喜歡就買,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英國有一檔叫做《Rich House, Poor House》(《有錢沒錢互換生活》)的節目,讓窮人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這個節目讓貧富差距明顯的兩個家庭進行爲期一週的交換生活,互相搬到對方的房子裡去住,從而探索到金錢與人生的真諦,對貧富的差距進行某種反思。

節目中的富人家庭有三個孩子,擁有百萬家產,吃喝玩樂樣樣不愁,除去生活開支,家庭還能擁有3000鎊左右的額外開銷,人民幣大概有兩萬七千元。

而窮人家庭一家6口人擠在一個只有3個房間的小房子裡,生活過得很拮据。除去各種生活開支,可供窮人支配的資金只有140鎊,約1200元人民幣,這樣的經濟條件,他們的生活品質可想而知。

這個節目的目的,就是想讓人們正視貧富差距的現實,讓我們去探索財富所帶來的影響、財富與幸福的關係、貧窮和富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等等。然後雙方在看到差距後,再去思考應該做出怎樣的改變,而不是一味地只知道差距。

節目的最後,富爸爸說,在財富面前,家人的陪伴最重要;窮爸爸說,貧窮並不是不能改變的,所以永遠都不要放棄,他希望他的孩子可以變得更好。

所以,節目組最後說,不管家境怎麼樣,一個人的素養和格局是很重要的,父母需要做的,首先是培養孩子優秀的品質。

除了英國這檔節目,香港在2016年也有一部真人紀錄片叫做《窮富翁大作戰》。

這檔節目把某些上市公司的行政總裁、漂亮的模特、某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等社會精英請過來,讓他們體驗露宿街頭、撿紙皮、睡貧民窟板間房等生活。

最後,節目中有人得出結論:這社會在以極其嚴厲的方式懲罰沒有讀過書的人。

這個節目讓我想到了龍應臺對兒子說的那句話:

同時也讓我想到了前不久,中科院博士經歷了各種艱辛之後的那篇論文致謝信,對於貧窮的孩子來說,讀書是目前爲止,拯救貧窮最好的出路。

以上的這兩檔節目,都是窮人與富人的互換身份,當然,節目不可能做到完全真實,也存在很多的漏洞,比如說,窮人和富人交換的時間太短,這隻能叫體驗生活,並不能看出交換後各自的命運。

不過,通過這個節目,我倒得出了一點思考。

1、窮人的命運是註定的嗎?

我認爲,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完全地否定的。

人生逆襲的例子,我們看得並不少,有的人貧窮,但依舊可以靠自己闖出一條路。

每個人確實有自己的命運,但是所有的命運,大多都是你自己的思想和行爲造成的。如果你認爲自己這輩子永遠都是貧窮的命,那你也就註定貧窮,但是,如果你換個方向,帶着擺脫貧困的某種意念,去進行實踐,你所面臨的困境就有機會能夠改變。

有個改命的公式是:“改命=先天命數+後天努力”

正如《風雨哈佛路》中一句臺詞說的那樣:“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想要多一些選擇,就要多一些努力!”

當你擁有學識,懂得努力之後,你纔有資格說,把結局交給命運。

2、有錢人是如何出現的?

不管是你身邊的朋友也好,還是你所瞭解的故事也好,底層的逆襲並不少見,底層也並不絕望。

有些人會羨慕富二代們的生活,認爲他們天生就有不一樣的背景和資源,確實,總有的人能夠輕易擁有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是,那也是他們的父母或者是祖輩奮鬥而來的,沒有人天生富有,財富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做一個富二代,那你不妨先成爲富一代,這樣你還能爲你的孩子創造出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知命,但不認命,就是最好的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