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傑:年輕人要鼓起信念去設計自己的使命

“宇宙蛋”展覽現場 腦科學與智能藝術研究 新楊柳青年畫工坊作品

11月25日,“宇宙蛋——天津美術學院人工智能藝術通識課程作品展”開幕,這是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藝術通識課結課作品展覽,500多件利用AI協助產出的影像、劇本、裝置、交互、MR等創意作品亮相,呈現了一場“藝術+科技”的視覺盛宴。

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邱志傑以其多元化的創作技巧和深刻的藝術思考,成爲當代最具創造力的藝術家之一。由他策劃並領銜主講的人工智能藝術通識課,是他對創造“新藝科”的新探索;將藝術與科技、傳統與當代緊密聯繫在一起,由年輕人呈現的新的藝術世界,令觀衆大開眼界。

在一個週末下午,北京青年報記者與邱志傑在他的工作室裡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專訪,因工作狂而被同學們喊“六邊形戰士”的邱院眼神明亮,待人溫暖真誠而不失犀利,笑起來面容生動。

開創全國首個人工智能藝術通識課

一進工作室,邱志傑提起毛筆,快速在案前書寫起來:楊柳青合作、人工智能藝術學院申報、科普課程設計研發、磁醫學雜誌封面設計、達沃斯論壇……他說這些手頭的創新工作,需要抓緊記下來。

一直以來,創新始終是邱志傑所追求的。他在中國美院提出“總體藝術”的教學理念,主張藝術問題的解決,必須和生活問題的解決同時完成,這一理念在教學和創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培養了一批優秀的青年藝術家。在中央美院的八年,他自言就做了“推動科技藝術”這一件事,不少成果爲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舞臺上贏得了讚譽。入主天津美院這半年多,“宇宙蛋”展覽的開幕,讓大衆感受到藝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產出的強大影響力。

邱志傑坦言,“開創一個學科非常難,但推動人工智能通識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爲AI的出現,大量海報設計師已經失業了,衝擊已經顯現了。首先我們的教育要調整,有市場需求的專業得趕緊建設,沒有的專業就應該下馬。通過理解和掌握AI工具,同學們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優勢。”

課程一開始,邱志傑爲同學們佈置了“宇宙蛋”這個創作主題,並鼓勵大家,“肯花時間,都是內行。”“宇宙蛋”就是盤古開天地之前那顆蛋,它象徵着新生,象徵着萬物的起源。在藝術創作語境下,“宇宙蛋”是一個極具開放性和啓發性的主題,它可宏大可微觀,可具象也可抽象,爲創作者提供了廣闊的想象與可能。在人工智能的語境下,它更是一個獨特的創作起點,同學們通過自己的理解,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結合傳統的藝術創作手法,去孵化“宇宙蛋”,讓它在藝術的星空綻放光芒。

一開始也有人對課程提出質疑,不過邱志傑“內核”超穩,他從全國高校邀請來13位專家講師,組織15場講座,所有本科生新生、研究生新生一入校,各個院系各個專業第一門課全部上人工智能通識課,邱志傑說一千多人上完課全明白了,“他們的生產力解放了。大一新生做出來的水平,直接搞畢業創作,出現在央美、國美的畢業展上都沒有問題,而且像這樣的藝術創作正在批量出現。突然之間,不管國(畫)油(畫)版(畫)雕(塑),還是藝術史論,同學們的想象力全爆發了,而且那種品味把握得非常好。”

課程很快受到學生的歡迎,其他年級和外院學生也紛紛留言表示很想聽課。邱志傑開通了小紅書分享他的教育實踐、藝術理念,他每更新一篇就會立刻擠進上千同學來學習。他鼓勵同學們,“我們得對AI機器生圖進行評價,甚至反過來應該去影響這些大模型所生出來的圖,讓它有一種真正的中國味道。從AI的風格和趣味上尋找AI的短板,尋找我們的長處,在風格和趣味上謀求創新,相信大家身上的創造力還會再發生一次爆炸。”

邱志傑的小紅書號一半成爲交作業的平臺,另一半則成了溝通平臺。同學們每做出一個新作品都艾特邱院,他會給學生點贊。做得很棒的作品,邱院回答說,“這個必須溺愛,真的很棒。”也有學生反映問題,有的投訴廁所問題,有的說食堂好難吃……邱院回答說,“我也有同感。期末就能搬到新宿舍,暫時困難要克服一下,同學們辛苦了。”

通過與科技的融合,打破傳統藝術的界限

邱志傑圖通過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打破傳統藝術的界限,例如,2019年央美研究生畢業展上,邱志傑與微軟小冰合作的AI繪畫作品《夏語冰》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思考。此次領銜“宇宙蛋”,同學們不僅將創作交付AI,還去訓練AI,是對新藝科創造理念的又一次大膽嘗試。

“宇宙蛋”展覽開幕那天,教學團隊的小夥伴說要慶祝,但邱志傑晚上給高研班上課一直上到12點。“其實勝利已經成了習慣,沒什麼值得特別慶祝的。”他與大家共勉說,“科技展的展程維護還有很多挑戰,每天開機、關機都需要專業、耐心地對待,才能圓滿地對得起觀衆和贊助方。希望我們把成功堅持下去,少一些焦慮,多一些從容淡定。成功是需要堅持的。”

泥人張變成各種AI版本,年輕人一下就喜歡了

人工智能藝術通識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跨學科思維,這是邱志傑在教育、藝術、科技融合方面長期的實踐。

比如前不久泥人張非遺工藝大師實驗工作坊的同學們活化楊柳青木版年畫,“楊柳青不能永遠是一個胖娃娃抱只大鯉魚,而是要成爲年輕人喜歡的新的楊柳青。”同學們把楊柳青做成表情包,拿AI做出了楊柳青風格的測試樣本,用很純正的楊柳青風格表現現代的生活,把泥人張變成各種AI版本的泥人張,“年輕人一下就喜歡了。”

日常生活中,邱志傑也喜歡用技術武裝到牙齒,“比如我寫文章用石墨筆記,開車的時候,每遇到一個紅綠燈,停下來拿起手機說五六百字,下一個紅綠燈再說五六百字,馬上生成共享文件發給學生,十幾個人可以一起編輯這個文件,所以我從工作室開車到美院,25分鐘我能夠寫一篇4000字文章。我帶學生寫論文也是用這個軟件,他們一有更新,我馬上就能看得見,寫得不好的地方我馬上刪掉重寫。”

在邱志傑筆記本電腦主頁上,新藝科建設方案被設計成行星齒輪結構,滿滿科技感,新學科、新模式、新學習、新評價四個行星齒輪組變速自轉,新藝科作爲太陽輪輸入動力,驅動鏈接科技創新、產業煥新、城市更新、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四個行星齒輪組。

邱志傑強調新藝科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跨學科人才、貫通型人才、協作型人才,“選一批最好的學生,我不但親自教,而且請國內高水平的老師來教,通過智能學習、自主學習、遊戲化學習、終身學習構成新評價。比如我們在做一款遊戲,以後天津美院的學生每辦一個個展或者發一篇文章,他在遊戲裡面就會長高;哪個系拿下一個國家課題,哪個系的樓就會長高;如果有的教授連發了多少篇C刊的論文,他就長成爲一個巨人……”

邱志傑坦言,一個學校要發展,培根鑄魂和增量發展是長遠任務,“師生都需要有內驅力,學院也要有內驅力,內驅力會創造出新機緣,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會孕育出自我授命的學院精神和人格力量。”

今年“天美”的新生,每人得到的開學禮物是一條圍裙,上面印着每個同學的名字,邱志傑說:“我想讓你們知道:你們是被尊重的,你們是被期待的。穿上它,我們埋頭苦幹,精益求精,手中有活兒,心中有匠心,世界喧囂一時遠去。四年之後,圍裙上面有的已經滿是油彩,有的墨跡斑斑,等你們畢業的時候,我們來辦一個圍裙展。”

把十幾個國家小朋友的500首詩歌,刻在福建的礁石上

“我兩手空空,但可以打敗風。”這首詩出自深圳八歲男孩鄭皓元寫的《少年》,是邱志傑送給美院畢業生的話,詩裡的勇敢打動了無數人。而在邱志傑的藝術作品中,中國文人傳統與當代藝術、社會關懷和個人力量融合演繹。

2024年夏天,邱志傑策劃的福建東山國際兒童詩歌海灘開幕,全球十幾個國家小朋友的500首詩歌被刻在野海灘南嶼的礁石上,老百姓都去打卡拍照。“第一年我們徵集到5000首,現在第二年馬上開始徵集了。這是對摩崖石刻的偉大傳統的致敬,也是在搞鄉村振興,爲地方打造文旅景區。打造旅遊目的地不是核心,核心是培養有創造力的人。得道多助,國內外很多大詩人都幾乎是義務地來幫我做這件事情。廈門機場給我們一個廣告位免費放國際兒童詩歌海灘的廣告,不是因爲我有面子,而是因爲孩子們的那些詩太棒了,走心纔是最厲害的東西,天真的力量太強大了!”

全世界兒童的詩歌刻在中國海灘的礁石上,邱志傑覺得做這件事的意義在於它的持續性,第一年刻五百首詩,第二年再刻五百首,他希望連續做三十年,一個新的世界遺產儲備項目,或許就此產生。“有一個叫朵朵的三歲小姑娘寫道:‘要是笑過了頭,你就會飛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須做一件傷心事。’我當時特別震撼。包括小詩人姜二嫚寫的詩:我把剛寫的一首詩,放在太陽底下曬,想把它曬黃,像一首古詩,假裝已經流傳了幾萬年……這樣的詩刻在海邊的礁石上,不管什麼人遇到什麼問題,往這個海灘上走一走,全好了。我的老師說,這是你這幾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外國兒童如果有一首詩被刻在中國海邊的海灘上,這輩子他一定會想辦法來到這個地方,找到這塊石頭,拍一張自拍照。而且他一生都會對中國有比較善意的情感,我覺得這種善意是無敵的,這片海灘已經擁有了人類遺產的稟賦。”

走心的東西最厲害,現在的理想是當科學家

邱志傑經常鼓勵同學們多讀書,有一次他把姜二嫚每個月讀30本文學經典的書單發到研究生羣裡,研究生們很吃驚,“我說其實也沒什麼,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因爲你讀了書就會產生疑問,產生疑問又要去尋找答案,就得再讀下一本書。1988年,我是文化課和專業課第一名的成績考進浙江美院,我從讀書時就開始搞當代藝術,因爲對傳統藝術太熟悉,滿足不了好奇心,所以很自然地去探索新的東西。”

邱志傑始終在思考如何將藝術與科技更好地結合,創造出具有深刻思考和社會意義的藝術作品。他在央美、國美、西安美院帶博士,在央美、天美和川美帶碩士,其中,他帶的一個研究生方向是腦科學與智能藝術研究,重點探索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藝術的交叉地帶。神經科學之父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本人就是一個畫家,他繪製的顯微鏡圖像開大腦成像之先河。隨着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近年來腦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日新月異。“我期待這個研究能夠探索腦科學與智能藝術的交叉地帶,追蹤腦機技術,運用大腦數據開展藝術探索。並進而對神經美學、神經假體、審美判斷的腦科學研究、藝術治療等相關話題展開研究。”

作爲中國人工智能學會藝術與人工智能專委會副主任,邱志傑對腦科學與藝術、人形機器人設計等領域一直有着濃厚的研究興趣。他認爲,人工智能不僅是創作工具,還可能催生新的藝術表現方式。他不僅使用人工智能重塑傳統藝術形式,還親身做實驗,連接腦機接口書寫書法,研究書寫時平靜、欣快、狂喜、鬱悶、憤怒、莊重等不同情緒下的筆跡變化,他笑言,“我現在的理想是當科學家。”

年輕人經歷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沒關係

工作室的牆上,掛着邱志傑書寫的詞聯,左邊是一首《入都》詞:少年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笑指盧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右邊是一副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好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幾十年觀察青年藝術家的成長,在邱志傑看來,沒有人是毫無價值的,年輕人要鼓起信念,要去設計自己的使命,相信自己創造自己的命運,纔會去爲自己的未來努力。“我畢業以後把工作關係掛靠在人才市場,去新疆、西藏……做駐地藝術家,我們那時候也缺錢,要去西藏,我就接一本連環畫,兩個星期畫兩本,拿到3000元錢就去了。到北京之後,我拎着油漆桶去畫大廣告牌,還畫過西三旗一個歌廳的壁畫,畫完人家要換隱形顏料,無意中接觸到這個材料,還用這個材料做了好幾件作品。當時一起經歷過來的人,現在都是很有名的藝術家。所以年輕人經歷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沒關係的,注意安全就行,最後都是很好的創作資源。困難都是暫時的,不要去過度焦慮。只要你在追求真理,在想着藝術該往哪裡走,就會有人注意到你,會有人過來幫助你。”

在邱志傑看來,藝術家自身需要有種警醒,要去發掘傳統文化裡面對當代人有意義的內容。“比如書法,現在的人可以看到非常好的古代真跡,還有新的考古不斷在發掘出土。20世紀三大考古發現,甲骨文、漢簡、敦煌藏經洞,都給我們的書法帶來了全新的資源。中國古代全民族寫字、寫詩,曾經是一個書法藝術的烏托邦和詩的烏托邦,這是由書法的日常性所決定的。今天的書法變成一個小學科,要警惕一種小圈子化的危險性,書法退出使用,走向象徵之後,我們需要去發現它帶給人們精神上的貢獻,對當代人有意義的東西。”

如何培養大衆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邱志傑坦言,他的長遠規劃包括在全國推廣社會美育工作站,“我正在寫一本《社會美育工作站手冊》,就是系統地去做社會美育工作的方案,要在全國各地設置社會美育工作站,每個工作站由一名地方上的人加一個美院研究生做雙主理人制度,爲社會文化繁榮貢獻力量。”

文/本報記者李喆

圖源/邱志傑小紅書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