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蔣化」政大學生會2提案 均獲校方通過且展開後續

政治大學學生會在臉書發文,已在本學期的總務會議與學務會議提出2項相關提案,分別爲:將校內公車站名「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化」,並移除四維堂的蔣中正遺像,均已獲校方同意。(李侑珊翻攝)

配合蔡政府在〈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執行「去蔣化」,政治大學學生會表示,已在本學期的總務會議與學務會議提出2項相關提案,分別爲:將校內公車站名「蔣公銅像站」更名「好漢坡站化」,並移除四維堂的蔣中正遺像。校方則迴應,兩案均通過,且已展開相關後續調整與安置方式。

政大學生會在臉書發文,交通運輸站點的命名應以顯示所處位置爲主,然而現名爲「蔣公銅像」的公車站,卻離蔣中正銅像有一大段距離,跟同學們俗稱的「好漢坡」(往返自強五、六舍的長階梯)距離比較近。

政大學生會進一步提到,戒嚴時期,政府利用公權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植入大衆「必須對蔣中正抱持遵從而敬畏的心」,就算不使用「公」的尊稱,「蔣中正」隱含的威權符號有形無形地四散,仍持續淺移默化、影響對臺灣威權統治者的認知與歷史記憶,因此在總務會議提案,且會議也決議將在下學年更動校園公車班次及路線時,並該站更名爲「好漢坡站」。另外,原「山上運動場」站將同步更名爲「六期運動場」。原蔣公銅像與「山上運動場站」也是臺北市聯營公車237路的站名,會議決議後續由總務處行文臺北市公運處同步更改站名。

至於四維堂蔣中正遺像,政大學生會指出,學校目前可得知的唯一一幅遺像位於四維堂。而四維堂的蔣中正遺像,並非以紀念榮譽校長爲名,而是尊崇蔣中正統治者身分的展現,且屬於〈促轉條例〉所提到的「威權統治者象徵」。而四維堂由學務處管轄,因此在學務會議提出「以民主審議方式決定對四維堂蔣中正遺像之處理方式」。

政大學生會說,在移除蔣中正銅像前,經與會代表提出,將會把撤除前的樣貌留影存檔,放到政大記憶網供大衆檢閱。移除後,遺像也會由學務處與圖書館商議,移至妥當處保存。

政大總務處迴應,公車站改名分校內校外,校內的站名更改與行文臺北市公運處更正公車237路的站名,已經着手進行。至於蔣公遺像的移除,學務處會將撤除前的樣貌留影存檔,放置政大記憶網;遺像由學務處與圖書館商議,會轉移至圖書館以校史資料方式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