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18震災受損 大南門碑林亭啓動修復9月完工

大南門碑林啓動修復,預計9月完成修復。(臺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市大南門碑林擁有62座珍貴石碑,是目前國內石碑數量最多的地方,極具珍貴歷史價值,惟受到去年0918強震影響,碑林亭發生結構性樑柱裂損、瓦片與混凝土塊崩落等,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比照古蹟修復標準,針對碑林亭啓動搶修,預計9月完成修復。

南市府文化局指出,大南門碑林是日據昭和10年(1935年)舉辦臺灣博覽會,蒐羅臺南各處古碑殘碣並陳列展示,又稱「大碑林」,碑林亭已有80多年曆史,雖挺過0206美濃地震,但去年918地震後,出現柱裂、瓦片崩落等情形,所幸碑林都完好,爲確保碑林能長長久久被保護好,啓動修復計劃。

文化局指出,除了大碑林,「小碑林」則位於赤崁樓,兩處合計保存石碑數量94件,爲臺灣最大、最具盛名的碑林。大南門碑林亭修復工程期間,文化局也同步於安平樹屋朱玖瑩故居推出「印刷的先驅-大小碑林拓本」特展,展出珍藏11件石碑拓本,並介紹石碑文化及「拓碑」知識,引領大家進入碑碣的世界。

文化局指出,目前大碑林存放62件石碑,有8件經審議登錄爲古物類的文化資產,包括改建臺灣府城碑記、護理臺澎兵備道臺灣府正堂蔣德政碑、風神廟接官亭暨石坊圖、恭修萬壽宮碑記、萬壽宮圖、五妃墓道、嚴禁佛頭港貨物分界獨挑碑記、嚴禁錮婢不嫁碑,更顯珍貴 。

而62件石碑可區分爲紀功碑、修建碑、建築圖碑、修建捐題碑、墓道碑以及示告碑共6大類,每一方碑記都有一則故事,蘊含沿革、紀事、頌德、捐題、示禁、圖碑等豐富史料,可讓後人透過石碑紀錄瞭解府城歷史故事。

文化局表示,碑林亭雖無文資身分,但爲重要空間載體,因此也比照古蹟修復標準,請專業傳統匠師修復,維持原貌不變;另經與結構技師評估、文化資產委員討論,柱子將增加內部鋼筋數量,並藉助科技進步技術,使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工法進行結構強化,提升碑林亭結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