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科技經費總投入突破3.3萬億,我國研發經費總量現位居世界第二

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日前聯合發佈《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下稱《公報》)。

《公報》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3萬億,達到33357.1億元,比上年增長8.4%,保持穩定增長趨勢,增速高於“十四五”時期“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的規劃目標。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張啓龍表示,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量於2012年突破1萬億,2019年突破2萬億,2022年突破3萬億,目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總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持續加大,爲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保障。

從投入強度看,2023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GDP之比)爲2.65%,比上年提高0.09個百分點,提升幅度快於“十三五”以來年均水平0.02個百分點,延續較快提升態勢。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在世界上位列第12,接近OECD國家平均水平(2.73%)。

從國際比較看,我國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佔全社會比重水平接近美國(79.0%)和日本(79.4%),高於德國(67.4%)、法國(65.8%)等歐洲國家,爲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研發投入的增強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有力支持。根據全國財政決算數據,2023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爲11995.8億元,比上年增加867.4億元,增長7.8%,有力保障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資金需求。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分別爲3973.1億元和8022.7億元,佔全國財政科技支出的比重分別爲33.1%和66.9%,地方財政科技支出佔比有所提升。

張啓龍表示,研發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不斷完善,加計比例提高,申請便利度增加,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調查顯示,2023年規模以上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的企業數達14.7萬家,比上年增加0.8萬家。據稅務部門數據,從2023年企業所得稅預繳申報情況看,企業累計享受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金額達1.85萬億元,有效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企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是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的三大執行主體。

2023年,這三大執行主體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爲25922.2億元、3856.3億元和2753.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1.1%和14.1%。其中,政府屬研究機構和高等學校佔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重分別爲11.6%和8.3%;企業佔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重爲77.7%,比2022年提高0.1個百分點,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鞏固。

張啓龍分析稱,企業對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9.4%,是拉動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增長的主要力量。

分研究與試驗發展活動類型看,2023年我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爲2259.1億元、3661.5億元和27436.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6%、5.1%和8.5%。其中,基礎研究經費延續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勢頭,增速比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增速快3.2個百分點;基礎研究佔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重達到6.77%,創歷史最好水平。

高等學校和政府屬研究機構是我國開展基礎研究活動的主力軍,2023年對基礎研究經費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0.2%和31.6%,其中中央屬高等學校基礎研究投入增長20.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8.5個百分點。

分區域來看,2023年,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爲21810.6億元、6070.8億元、4359.7億元和1116.0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8%、9.2%、10.0%和8.8%,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增速均快於東部地區,追趕步伐有所加快。

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爲4458.4億元和10166.8億元,分別增長4.6%和8.3%。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地區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分別爲16125.7億元和6599.9億元,分別增長9.0%和9.2%,高於全國總體增速水平,科技支撐區域協同發展成效凸顯。

2023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超過千億元的省(直轄市)有12個,與上年持平;超過兩千億元的省(直轄市)達到6個,比上年增加1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直轄市)有7個,依次是北京(6.73%)、上海(4.34%)、天津(3.58%)、廣東(3.54%)、江蘇(3.29%)、浙江(3.20%)和安徽(2.69%)。

張啓龍表示,總的來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202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保持穩定增長,主要結構指標持續向好。下階段,要進一步拓寬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渠道,持續加大財政經費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科技金融,聚焦關鍵技術和重點領域加大投入,構建多元化投入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