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民間參與公建簽約金10年新高 地方招商排名大洗牌

財政部。(圖/吳靜君攝)

隨着全球量化寬鬆政策,加上臺商迴流投資國內資金充沛,財政部統計顯示,2020年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共計94件,與前一年相當,簽約金額達1449億元,年增率約15%,折算平均每件爲15.4億元,分別創10年來新高及次高。

就公共建設類型來看,文教設施最多、有20件佔21.3%,其次爲交通建設16件,及運動設施9件;民間投資金額方面以交通建設類137億元最高,佔9.5%,其次爲環境污染防治設施133億元,以及文教設施類100億元。

2020年的前3大案爲財政部的臺北市世貿三館設定地上權313億元、交通部臺中港西11-12土地契約172億元、以及臺南市政府臺灣三部曲歷史文化園區案99億元。

辦理機關別觀察,早期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由中央主導居多,2011年以來重心轉移至地方,而2020年中央部會簽約金額926億元,是近5年來再度超越地方政府,其中以財政部簽約500億元最高,次爲交通部316億元。

地方政府向來以臺北市、高雄市排名較佳,但是去年新北市以224億元居冠,次爲臺南市114億元及新竹縣65億元,新竹縣近年來促參簽約金額表現頗佳,去年更超越臺北市,擠入前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