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沿黃9省區完成造林超2500萬畝,生態保護修復成效顯著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日前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報告顯示,2023年,沿黃9省區完成造林2541.38萬畝,種草改良5200.92萬畝。報告指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與污染防治成效顯著。黃河干流全線連續2年達到Ⅱ類水質。
黃河干流全線連續2年達到Ⅱ類水質
黃河保護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報告顯示,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多來,配套法規制度不斷完善。在完善地方性立法方面,沿黃9省區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修改相關地方性法規,發佈技術規範、標準。甘肅、河南等5個省區出臺省級黃河保護條例,山東沿黃9市聚焦“黃河水資源保護與節約集約利用”開展“小切口”協同立法。
報告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與污染防治成效顯著。黃河干流全線連續2年達到Ⅱ類水質,流域84.9%的區域植被覆蓋度呈上升趨勢,近20年植被“綠線”向西移動約300公里。2023年,沿黃9省區完成造林2541.38萬畝,種草改良5200.92萬畝。三江源、甘南黃河上游、若爾蓋等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不斷向好。
報告表示,各地積極開展水土流失綜合治理,2023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萬平方公里。內蒙古、陝西等地聚焦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開展規模化防沙治沙,山西人工造林規模近3年連續保持全國第一。黃河流域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水蝕和風蝕“雙減少”。
報告還顯示,國家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2023年安排沿黃省區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398.7億元,同比增長11.1%。
沿黃9省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比2018年下降22.8%
在深入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各地各部門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嚴格取水監管,加強節水控水,2023年沿黃9省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8年下降22.8%、40.9%。黃河干流實現連續25年不斷流。
流域防洪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各地各部門統籌建設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提升防治洪澇等災害能力。完善水沙調控和防洪工程體系,黃河下游1371公里標準化堤防全面建成。實施水沙統一調度,持續開展中下游調水調沙。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國務院相關部門和沿黃9省區加快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糧食、能源安全“壓艙石”作用不斷凸顯,產業綠色化、數智化、融合化步伐不斷加快。在黃河上游“沙戈荒”地區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佔全部裝機比重超過48%。
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工作持續加強,編制實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黃河文物保護利用規劃,建立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協同機制,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黃河文化魅力不斷彰顯。
形成法治合力,健全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
報告指出,從檢查的情況看,法律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落實“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要求還有差距,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落實還不到位,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還有薄弱環節,防洪減災安全體系不夠完善,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存在短板,黃河文化保護傳承有待提升,政策保障和執法監管還需要加強等方面。
針對法律實施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報告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建議。如進一步凝聚黃河保護合力,提高黃河保護治理法治化水平;開展深度節水控水,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水沙調控和防災減災能力,切實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保護弘揚黃河文化,傳承好歷史文脈和民族根脈。
報告提出,按照“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戰略要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自覺履行法定責任,嚴格落實法律制度,強化法律實施剛性,推動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協同,形成法治合力,不斷健全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
對此,報告提出要從四個方面抓好落實,包括協同抓好黃河保護和治理、加快完善配套規定、加強執法與司法協同、持續開展法律宣傳普及。
報告提出,從黃河保護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出發,充分發揮統籌協調機制作用,加強對跨地區跨部門重大事項的協調,依託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加快建立健全覆蓋全流域各層級的智慧黃河信息共享平臺,健全監測網絡體系,統一數據標準,打破信息壁壘,爲協同決策管理提供支撐。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立足全流域統籌謀劃上中下游、幹流支流、左右兩岸的保護和治理,建立健全統分結合、協同聯動的工作機制,協力推進黃河保護治理。
落實法律有關規定,加快制定出臺黃河流域國土空間規劃等配套規定。鼓勵地方着眼解決實際問題,完善地方性法規,開展區域協同立法。對清理髮現需要修改或廢止的行政法規、地方政府規章、規範性文件,要加快工作進度,切實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健全黃河流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等機制,統一執法標準和裁判尺度,在案件線索移送、調查取證等方面一體履職、協同發力。加大流域水行政執法力度,提升執法監管科學化、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跨區域聯動、跨部門聯合機制,形成執法合力,依法嚴肅查處違法行爲。
新京報記者 吳爲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