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華利潤下降超三成,通用選擇砍掉雪佛蘭兩款主力車型

因市場表現不佳,上汽通用選擇對雪佛蘭產品線進行精簡,計劃停產兩款車型,而這兩款車型是目前雪佛蘭的銷量主力。

據經濟觀察報援引上汽通用內部人士消息,雪佛蘭正在考慮停產其在中國市場的主力車型科魯澤和邁銳寶XL,原因是這些車型的利潤率過低,且品牌整體虧損嚴重。

雪佛蘭在華銷量近年來呈快速下滑趨勢。2022和2023年銷量分別爲20萬、16.9萬輛,相比2014年巔峰時的76.7萬輛,下跌超7成,整體年銷量甚至不足此前巔峰時期科魯茲單一車型的銷量。

在中國市場,雪佛蘭的科魯澤和邁銳寶XL車型終端優惠幅度普遍在4至6萬元之間,使得這些車型成爲合資品牌中同級別售價最低的選項之一。即便與國內的自主品牌車型相比,這樣的價格也具備相當強的性價比優勢。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的持續衝擊下,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考慮使用成本而不僅僅是購車成本。面對只能選擇燃油動力的雪佛蘭車型,是否能夠通過持續提供大額優惠來吸引消費者還是個未知數。但顯然,這樣的策略已經對雪佛蘭的盈利能力產生了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上汽通用旗下的別克品牌,在執行了與雪佛蘭相似的降價策略後,其實際售價區間與雪佛蘭相近,進一步模糊了兩個品牌之間的市場定位。

別克在緊湊型和中型車市場推出的威朗和君威車型,也提供了3.5至5萬元的優惠,這不僅削弱了雪佛蘭作爲低端品牌的定位優勢,而且反映出上汽通用在品牌管理策略上存在的混亂。

內部品牌之間的價格競爭,在降低各自品牌辨識度的同時,也導致消費者在品牌選擇上出現困難,從而影響了上汽通用在中國市場的整體競爭力,最終直觀地體現在了財務報表之上——2023年,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利潤同比下降了34.1%。

此外,雪佛蘭品牌近年來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逐漸減弱,主要原因之一是其產品線定位於經濟型市場,產品溢價能力不足。而隨着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存量時代,以及新能源車型的快速發展,傳統燃油車型的銷售面臨巨大壓力。

壓力之下,上汽通用決定進行戰略性調整。公司高層曾明確表示,未來雪佛蘭將更加註重個性化和SUV化,希望通過產品線的調整來重新定位雪佛蘭品牌在市場上的形象。

雪佛蘭市場營銷部部長周鵬此前透露,公司將致力於完善SUV產品線,並通過引入在美國市場受歡迎的高端車型太浩(Tahoe)和索羅德(Silverado)等車型。

上汽通用還計劃到2025年推出8款全新的新能源車型,包括雪佛蘭的純電和插電混動車型,期望藉此與自主品牌在中國市場進行競爭。

2023年,上汽通用的新能源車銷量首次突破10萬輛,隨着專業的純電動平臺奧特能的新工廠項目的投產,預計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在未來進一步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上汽通用的戰略調整雖顯得迫在眉睫,但這一轉型之路對雪佛蘭來說仍充滿了巨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尤其是雪佛蘭考慮引入高端SUV和皮卡車型,這一戰略是否會讓通用再次陷入品牌定位模糊、難以明確區分雪佛蘭、別克和凱迪拉克三大品牌的困境。

另外,放棄低利潤的轎車線、轉向SUV市場這一策略理論上確實能提高平均銷售價格,但實際成效仍然令人質疑。

緊湊型SUV和中型SUV市場是目前國內競爭烈度最高的細分市場之一,自2023年開始持續至今的價格戰則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價格敏感度,合資品牌因難以進行大幅價格調整而逐漸失去市場份額。

如果雪佛蘭選擇在SUV市場發起價格戰,是否會重蹈科魯澤和邁銳寶轎車銷量支柱被砍的覆轍,市場反應充滿了變數。

雪佛蘭在華面臨的最壞結局,可能正如當下美國市場的別克品牌。別克在當地已經演變成一個主要銷售SUV車型的品牌,在市場上只能依靠品牌忠誠度維持在邊緣地位,去年市場份額僅佔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