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全球化浪潮的G20峰會
(圖/美聯社)
印度上週末風風光光辦了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美國總統拜登還提前到達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會談,印度並邀集非洲國家聯盟與會,展現強烈的企圖心。印度想要利用這次峰會證明自己的國際上的關鍵地位。但因全球化而生的G20,在去全球化或至少至美國已無心領導全球化的背景下,也終將式微。
G20就是G7的擴大,G7的出現就是解決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由美國出面邀集七大工業國共同協調一致立場,鞏固二戰後的佈列頓森林體系的經濟秩序。但是到了1990年代末期,新自由主義引導的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資金、商品、資訊自由快速的流動,帶動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繁榮,但也加速經濟波動與風險。由於金融危機在世界上此起彼落,1999年在原有的G7基礎上加入金磚五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以及七個重要經濟體(墨西哥、阿根廷、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韓國、印度尼西亞、澳洲)成立二十國集團。到了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危機,美國需要各國合作解決自身的燃眉之急,於是將層級提高,成爲元首與會的重要國際領袖峰會。從此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的話語權加重不少,但是基本上還是爲了維繫美國主導的佈列頓森林體系的體制。
佈列頓森林體系對於穩定國際金融秩序有重大的貢獻,美國在這個體系中有超乎比例的影響力,例如美國在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具有一票否決的特殊地位。如果美國願意大度無私的提供國際社會公共財,各國讓美國抽取一些利益,大家也都沒有太多的意見。
問題是美國的經濟日益惡化,無力解決內部的金融與社會問題,二十一世紀初又大舉用兵,只能靠擴大舉債與貨幣超發來飲鴆止渴。不僅如此,美國還常常利用其金融特權將貨幣與支付體系武器化,長臂管轄或干涉他國內政。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後,中國也出現生產過剩與資金浮濫的問題,必須爲手上的美元資產尋找出路。川普上臺又對中國發動貿易戰與科技戰,時續至今。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與西方資本明目張膽地沒收或扣押俄國政府與私人資產。俄羅斯被迫放棄美元,同時讓許多與美國不合或齟齬的國家心生警惕。俄烏戰爭讓去美元化的議題正式浮上臺面。過去盛極一時的全球化受到嚴重的挑戰。
這次峰會原本外界預期不會有聯合聲明,但是出人意料地達成了一個充滿爭議的聲明出來。這個聲明沒有譴責俄羅斯發動戰爭,又降低環保目標不承諾放棄石化燃料。這份聲明讓印度大獲全勝,但在西方國家內部引起不滿,認爲這已違背西方一貫的主流價值。這樣的聲明只凸顯G20已經淪爲政治大拜拜,大而無當的本質。
固然印度在G20努力表現,也取得成果,但也未能改變G20沒落的命運,印度的勝利正好敲響G20的喪鐘,G20將漸漸步出歷史舞臺。(作者爲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