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蹟日 文資行動博覽會登場

文化部長李永得(中)參觀「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體驗南投縣政府攤位的傳統手工製茶。(文化部提供)

「2022全國古蹟日」爲呼應歐洲遺產日重視永續發展的議題,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以「文化資產的永續與未來」爲主題, 17、18日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串聯22縣市辦理「全國文化資產行動博覽會」。

文化部長李永得致詞時表示:「唯有更瞭解,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才能永續發展」。他指出過去談古蹟強調的是指定程序,期許文資局未來應努力講述古蹟、歷史建築本身及其與「人」的故事,好的故事未來更有機會成爲重要IP,以電影、漫畫、動畫等各種形式,擴大故事的影響力,「只有充分的訴說、行銷這些故事,讓民衆更爲了解,才能顯示古蹟的價值」。

李永得也提到,在硬體以外,古蹟也代表着「文化遺產」,如語言即是最古老的無形文化資產;再如傳統技藝、傳統工藝、傳統戲曲等,都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但現今都面臨不斷流失的狀況。他強調:「無形文化資產一定能成爲未來文明生活的一部分,永續發展」文化部及文資局未來也會投入更多的資源,保存、推廣及發展。

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全國古蹟日10多年以來,首次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舉辦開幕儀式。開幕式上也特別表揚了12位曾榮獲「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或「公共工程金質獎」的優良傳統匠師。文化資產局長陳濟民表示:「傳統匠師是古蹟、歷史建築修復過程中的靈魂人物」,希望藉由表揚,感謝匠師對於文化資產修復的卓越貢獻。

配合古蹟日,中央機關及縣市政府同步開放1184處古蹟或歷史建築供民衆參訪。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則展出「海之美~文資與歷史的相遇」、「織事-2022織品保存修護展」、「古物揭密-文物科學鑑識在故宮」、「水下探奇-水下文化資產主題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