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碾壓!國產車,徹底殺瘋了

元旦回北方老家過年時,打了一個小鵬P5的順風車,路上閒聊時才發現國內汽車市場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能再用傳統的眼光,看待國產汽車行業了。

順風車這哥們告訴我,他之前也是喜歡玩車的,經常開保時捷、寶馬這類傳統豪車,外觀好看、馬力又大,倍兒有面子。

但是,他現在已經好久不開這種“財大氣粗”的油車了;中間,他也嘗試過用寶馬的油車,置換寶馬的電車,但是開起來總不習慣。

他兜兜轉轉了一圈,還是覺得國內新能源汽車更懂用戶的操作習慣,開起來不費事兒;並且,他告訴我,身邊好多朋友都已經開始從油車往電車轉了。

1

傳統豪車,可能正在遭遇歷史上最嚴重的挑戰;稍有不慎,可能就走上了諾基亞的老路。

保時捷,2023年三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地區銷量下滑40%,僅爲1.69萬臺;同樣的,寶馬全系列車型在中國主動降價,降幅平均超10萬元;

降價清庫存,往往是被逼走投無路、放手一搏的下下策。

我印象特別深刻,有個朋友從前兩年就開始琢磨着要把鄭州北三環的房子掛牌賣掉置換一套更大的房子。

剛開始,掛的150萬;爲什麼要掛這個價格,因爲他對門的鄰居就是151萬把房子出掉了。

房子掛出去之後,看房的人很多,有意向的人也不少;但,都希望價格能夠再降一降。

朋友,主打的一個自信,主打的一個賣方市場,就始終沒有鬆口。可是,他小區裡有其他的業主實在撐不住了,就把原先掛牌的房子降價了。

這個動作的直接結果就是,沒人來看我這朋友的房子。

他有點慌了,看到大家都在看同小區更便宜的房子,於是把掛牌價格向下調整到140萬。

整個房產市場,這時已經從賣方市場進入到買方市場。

房產的新政策接連出臺,降低首付、降低利率、認房不認貸、落戶政策放鬆等,不過市場成交量持續放大的時間並不長。

直到現在,我這朋友房子已經降價至100萬,也仍然沒有出掉。

房子價格從150萬,降至100萬,降了50萬,降幅超過30%。

結果是,兩年時間,不僅把首付降沒了,倒搭進去不少錢,也錯過了寶貴的時間成本、及機會成本。

這其實,就是活生生的越降價、越窘迫的死亡螺旋模型。

數據來源:格隆匯

傳統豪車降價,冒着進入“死亡螺旋”的風險,也要大出血般的降價,一定是看到了讓它心驚膽戰的數據,讓它不得不斷臂求生。(見上圖)

據格隆匯數據報道,2023年1~11月,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市佔率一舉突破50%的整數關口,攀升至55.8%,其中,2023年10月份,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市佔率爲60%,更是刷新幾十年來的記錄。

反觀傳統汽車品牌,2023年1~11月,德系汽車佔有率17.9%,日系汽車佔有率14.5%,美系汽車佔有率8.8%,已經跌破兩位數。

其他的汽車品牌,如韓系汽車品牌、法系汽車品牌更是慘不忍睹,兩者加起來市佔率也已經不足3%,可以說已經沒有了一席之地。

外來和尚好唸經的時代可能已經開始落幕了,而對應的則是國產車賽道可能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歷史性機會。

2

國產車正處於歷史的分水嶺,往前一步極有可能創造當年手機界的“iPhone4”時代,影響不可估量。

好比,當年iPhone攜手安卓手機攻城拔寨,使得固守陳規的諾基亞一夜之間消失在了大街小巷。

2023年,最後一週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了40%,就是說每賣出去100輛車,就有40輛是新能源汽車。

對比之下,美國汽車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則不足10%。

這個數據已經非常逆天,對比一下消費電子行業,每賣出100臺手機,就有20臺蘋果手機,相當於是20%的“滲透率”;就可以感受國內新能源汽車有多受歡迎。

數據來源:marklines、東證衍生品研究院

比亞迪,無疑已經成了國產車的代名詞。

無論你是否喜歡比亞迪,比亞迪的第一批漢王朝汽車2020年跑在上海的淮海中路時,就劃時代地打開了汽車行業裡最有消費能力的城市。

上海不僅有上汽,還有特斯拉,周邊也有“蔚小理”新勢力;所以,比亞迪之前的唐、宋、秦並沒有太多的存在感。

然而,漢卻不一樣,不僅幫助比亞迪破天荒地在上海站穩了腳,也幫助比亞迪的股價突破了長期震盪區間,連番上漲、一飛沖天,成爲了“車茅”。

2022年6月,比亞迪市值更是突破萬億大關,公司體量反超德國大衆集團,在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特斯拉、日本豐田集團。

2023年4季度,比亞迪不僅在汽車總銷量上超越特斯拉,更是在純電車型銷量上徹底超過特斯拉,當之無愧全球新能源汽車一哥。

比亞迪國產車的扛把子,全方位地闡釋了國產車在全球汽車市場的一路高歌、突飛猛進。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國產車的壓力並不小。

比如,新能源車依然有續航焦慮;小鵬汽車這哥們告訴我,他的車續航里程標註500公里,冬天能跑370、380公里,而夏天則因爲要長時間開空調基本上能跑300公里出頭。

又比如,2023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3.3億輛,按三口之家來計算,每個家庭相當於有0.72輛汽車;市場的蛋糕已經非常有限了。

所以,國產車的出路在於兩方面。

一方面是,擠進國內原有外資汽車品牌的市場;另一方面是,全力出海在國際舞臺上殺出一片天地。